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要使人民群众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离不开法律制度建设的源头,也就是在编制立法规划和具体立法过程中体现科学性和民主性。最近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正在进行一项非常重要又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编制上海市5年地方立法规划。在这个过程中,从领导到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坚持立法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思想,与后来日本明治时期思想横井小楠有着相似之处,而后者是在尚未读到过黄宗羲这部著作的情况下得出这种相似的思想观点的,这里意味着儒家中的具有民主性.而孙文的民主革命思想,也与黄宗羲有相应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论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创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图书馆的起源非常久远,但是,“古代图书馆不过是藏书的地方,管理员不过是守书的人。”只重收藏,不重开放,社会价值甚微。而伴随着新政应运而生的图书馆赋予人民利用藏书的权利,具有了真正近代意义的特点——民主性。一、清末新政前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萌芽与夭折。新政前的中国近代图书馆伴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民众”、“启迪民智”改革之声而萌芽,随着戊戌维新的失败而夭折。近代的中国多灾多难,亡国灭种的危机使志士仁人强烈呼吁“开民智”。“莽莽欧风卷亚雨”,一些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较早的早期维新派在探索国家富强道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人大代表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不少地方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为体现更多的民主性及对人大代表的尊重,纷纷聘请人大代表作为“社会监督员”、“行风监督员”等,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实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政治具有很多边缘性的民主因素,它们不是民主,但可以在现代民主的核心成分的作用下为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宪政民主的精髓所在,接着列举了中国传统民主性因素的主要表现,最后展望了这些边缘民主因素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董延升 《工会论坛》2004,10(5):104-105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 ,我们应当挖掘、借鉴民本思想中积极、进步的民主性精华 ,并结合时代特点和新的实践加以发展 ,使民本思想的民主性精华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中再现光芒  相似文献   
18.
公共财政预算制度是衡量国家现代性、民主性的一项基本制度。所谓公共财政预算,按照学界的通行说法,是指政府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收支的各个环节都要接受人民监督。  相似文献   
19.
李春霖  阎燕 《政法学刊》2008,25(4):41-44
收养公证具有民主性、自便性和平等性,因为订立收养协议是在充分协商、自愿自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达成的。收养公证具有规范性和法治性,因为收养公证从申请、受理、审查、出证乃至解除等全过程,都是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收养公证具有诚信性和效益性。因为收养公证是按照人们的传统习俗、精神、灵魂、道德和言而有信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故有极高的效果性和可行性。收养公证具有正义性和道义性,因为这种精神符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既是行急人危的恻隐之心,又是人类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已成为世人广为称道和颂扬的美德。  相似文献   
20.
沈寿文 《法商研究》2014,(3):100-107
"法官异议"被一些学者解读为"司法的民主性"和司法责任的体现,这一解读似乎契合了相关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后司法独立时代"避免法官陷入司法专横而呼吁对法官进行监督的需要。然而,这一解读并没有充分揭示"法官异议"的性质。无论是以我国台湾地区"法官异议"制度的发展作为参照,还是在法理上分析"法官异议"的性质,抑或是从法官发布异议的动机是法官个人"司法抱负"的反映等方面来剖析,得出结论的都是"法官异议"在本质上是司法独立的产物和体现。在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中,只有充分地保障和实现审判独立,包括"法官异议"在内的实践才存在可依附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