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9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09年初,四川、贵州、河南等农民工输出省市的地方官们还在为如何妥善安置上千万“失业”回乡的农民工而犯愁。可是,谁也不曾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42.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当前愈演愈烈的"民工慌"现象是我国劳资矛盾长期积累的集中反映。而解决"民工荒"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3.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的重要问题。从2009年初"民工慌"到2010年初的"民工荒",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逐渐回暖的一个信号,更是我国长期积累下来的劳资矛盾等深层次问题的再次暴露。"民工荒"出现的原因和解决路径,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44.
邹宏仪 《群众》2011,(6):30-32
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我省“十二五”规划强调,必须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最近一段时期,与国内其他东部省市一样,我省就业形势也发生新变化。突出表现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城镇失业现象依然存在的同时,不少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用工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认识和判断这种看似矛盾的复杂就业形势?如何应对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压力、挑战和变化?本期“社会建设”栏目刊发的3篇文章就此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45.
春节过后,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内陆西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民工荒”。一时间,生产企业告急,餐饮服务业告急,好多招聘会上甚至出现了招聘单位多于求职人员的尴尬情形。很多人纳闷:长期都是用工单位挑三拣四的劳务市场,咋个说变就变了呢?  相似文献   
46.
本文利用翔实的数据,描述了金融危机以来农民工就业形势的变化和政府对农民工的就业扶助措施,讨论了农民工的供给形势,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有限的供给形势,以及中国迅速的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对未来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做出了判断。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就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文章指出,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是,2009年以来,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迅速恢复,而且,民工荒现象又重新出现而且愈演愈烈。总体来看,农民工未来的就业形势,相对将比较乐观,但政府仍然有必要在促进农民工就业和治理农民工失业方面,采取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7.
2009年,中国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在展现管理智慧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管理盲点。上半年里,以出口加工型企业为首的数个行业、数家短缺问题,一时间严峻的“民工荒”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8.
民工潮到民工荒:当代中国农民的理性跃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理性的,在具体的择业行为过程中一般遵循着从生存理性向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选择的逻辑发展顺序。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民工的行为就带有强烈的理性选择特征,它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民从生存理性到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的跃迁,体现了当代中国农民主体意识的增强和选择能力的提高,以及实现向上流动的一种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49.
目前,我国农村隐性失业与城市"民工荒"并存.这种并存现象主要归根于我国长期不合理的社会体制.通过对其产生机理以及制度层面的分析,我们认为从整体上改革社会管理制度、大幅度调整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加快市场制度建设、建构新的社会管理制度等能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个积极思路.  相似文献   
50.
张婉 《法制与社会》2010,(34):232-233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反映了社会利益的失衡,国家协调经济的漏洞。平衡协调是经济法的功能,利益协调是和谐社会的内在实质。解决民工荒问题,充分发挥经济法的功能协调国宋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国家整体经济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是保障经济快速而又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