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170篇
中国政治   179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今年我还要扩大规模,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超过450亩。”元宵节刚过,安县有名的种粮大户刘期荣又在塔水镇双林村签订了租地协议,“现在农技服务很到位,从栽秧防病到成熟收割都是一条龙服务,搞现代农业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相似文献   
222.
9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市委副书记罗世谦,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宋仪侨,副市长冯田勤等领导到崇明县调研,黄菊同志等一行在县委书记盛亚飞、县长顾国林等陪同下视察了南门海塘景观工程、怡祥居小区、蟹种培育基地、县绿化苗木育种基地和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等地。  相似文献   
223.
在中国,一半以上的稻田种植的水稻和60%的水稻产量是您和助手们研究出来的各种品系的杂交稻。从1973年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继2002年实现700公斤后,前不久,您在海南的1.16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亩产达826.7公斤。超级杂交稻在国内外取得巨大成功,这一个又一个目标,用您的话是多次做着的一个梦……  相似文献   
224.
225.
让种植了7000年水稻的农民,不用再脸朝黄土背朝天地翻地、插秧,而实行免耕直播的懒人种植法——把种子直接撒在地里,不打农药、少施化肥、也不用灌溉,100多天后,即使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干旱地区,最懒的农民也能收获沉甸甸的稻子。这  相似文献   
226.
高福生 《党建文汇》2008,(12):36-36
1.粟作和稻作 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北方地区于早期以粟黍为主,南方地区则以水稻为主,两者都原产于我国。稻作农业后来向中国的周边国家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7.
何晓萍 《浙江人事》2008,(12):39-40
孙利祥,杭州市种子总站站长兼党支部书记,推广研究员。多年来,他一直在种子战线上默默地耕耘和奉献着,先后引进、筛选、推广了一大批农作物新品种,为杭州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和都市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技论文16篇,参与编写专业书籍、著作4本;并享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228.
1999年初,美国《科学》杂志专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最有希望的两条作物超高产育种途径。首先介绍的第一种,就是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选育途径。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的概念,最早源于日本。1996年,我国农业部正式立项提出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要求到2005年杂交水稻亩产达到750—800公斤,比现有品种增产30%以上。1997年,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情况,参照农业部的产量标准,袁隆平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杂交水稻育种理论设计方案。超级稻研究计划一经提出,就涉及到大笔经费问题。在袁隆平的技术路线中,包括了利用野生稻中的增产基因这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29.
1983年,范义勇从贵州农学院毕业,分到铜仁地区沿河自治县农业局工作,单位安排他到离县城70公里的原官舟区永祥乡蹲点,他二话没说,住进了村寨.永祥是水稻白叶枯病的重发区和稻瘟病、稻飞虱等重大病虫的常发区,每年因稻瘟病、稻飞虱为害造成水稻减产5成以上.范义勇每到一个村,就集中村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到田间地头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危害,当年就夺得了自土地承包到户后的第一个丰收年.年底在他离开永祥时,100多名农民自发,放着鞭炮送行了一里多路.范义勇感动了,山区农民的纯朴和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渴求,使他体会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230.
水稻免耕抛秧 破解千年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百年来,以犁耙耱为主的传统耕作,解决了农民填肚子吃饭的问题,磨炼了中华儿女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化。然而,年复一年的翻耕犁耙,不仅使沙土流失,破坏生态,也使广大农民饱受了“弯腰曲背、风吹日晒”之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