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77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万强  林蓉 《党史文苑》2004,(11):34-37
在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曾经多次组织大批的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安家落户,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实属罕见。也正因为如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共和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从运动的发起到结束的十几年来,邓小平的政治生涯虽几经伏起,但他时刻都在密切关注着这一牵动中国百万知青命运的重大运动,也正是由于邓小平举措得力,才使这一运动带来的社会问题最终得以顺利解决。邓小平提出插队为安置知青的主要方向从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起,共和国政府在积极振兴国民经济的同时,努力普及教育,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22.
袁克成 《黄埔》2007,(6):28-29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激起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激情和战斗意志。浙江省政府应抗战的需要,特在丽水县碧湖镇创办浙江省战时工作人员训练团,广招知识青年,施以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为抗战各条战线输送有用的人才。当时我在家乡余姚县浒山区(今属慈溪市)当小学校长,出于爱国热情,联络当地知识青年十余人,  相似文献   
123.
傅强 《奋斗》2007,(8):38-39
北大荒博物馆有一面名人墙.全部是长眠在北大荒黑土地上转业官兵的名字.在这长达25米的整整一面铜墙上,刻下了12342个拓荒者的名字。而这仅仅是整个黑龙江垦区故去者的一小部分.在长达60年艰苦创业的岁月里,有5万多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分子、知识青年把他们宝贵的生命献给了这块黑土地.  相似文献   
124.
张曙 《党的文献》2003,(6):57-62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是“文革”遗留下来的一大社会政治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打破思想禁锢 ,率先提出广开就业门路 ,逐步结束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他还对下乡知青的回城请求和回城知青的就业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在他的积极推动下 ,知青问题最终得到了较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25.
农民工是当代中国正在崛起的新阶层,其特征归纳起来有"四性": 一是年龄上的"中青性".农民工多以中青年劳动力为主,处于人生劳动创造的黄金年龄段.  相似文献   
126.
知识青年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工厂、到农村、到边疆、到基层,是青年学生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在实践中成长的必由之路。这是毛泽东反修防修百年大计的指导思想,也是五六十年代热血青年的自愿之路。然而,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使工厂停工,学校停课,“老三届”积累在城,无学可上,无业可待。于是乎毛泽东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青年学子纷纷响应: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一场影响了一代人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出现了。从它的开始,到它的落幕,其中的经验教训,其中的酸甜苦辣,可待寻觅,可待追忆……当年学子鬓未霜,岁月人生两茫茫。改革春风吹神州,此辈今日是栋梁。  相似文献   
127.
我从事经济学研究已经26年了,从一名知识青年到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我一直很单纯地潜心于学术研究。学术研究精神之于学术研究犹如修身之于治事,宁静与自由可使人保持内心平静,注意力集中,通过对学问的反思将会产生一种有成效的抽象思维,进而引进创造性工作。多年的学术生涯,使我对世界经济领域十分熟悉,知道该研究什么,研究什么才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8.
张亚 《小康》2006,(3):64-66
类似于“知识青年”再“下乡”的大学生村官运动正逐步展开,“大学生”村官最终能给农村带去什么?这一举措能否破解新农村建设人才之困?  相似文献   
129.
下乡上山与上山下乡。从语法上说,它们是同一结构的联合词组,只是这一词组的前后两部分换了一下位置而已。但从历史上说,它们却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提法问题。1950年代,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难的国情,国家开始了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这就是下乡上山,这一保农业、促就业的试验持续到了文化大革命前夕。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本来是就业问题的下乡上山,却被当成政治运动去搞,指导思想偏了,工作上也出现严重失误。文化大革命期间,1967年7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此后,全国就通用了上山下乡这一提法。从下乡上山到上山下乡,不仅体现了国家政治生活发生变化这样一种客观事实,而且从细节上,体现了知识青年安置目标和方向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0.
丁世华 《春秋》2012,(1):34-35
1963年6月至7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大区精减职工和青年学生安置工作领导小组长会议,决定将大规模“动员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实施。自196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动员组织非农业人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并把上山下乡确立为城镇青年学生就业的一项长远方针,制定了一套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