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96篇
  免费   839篇
  国内免费   285篇
各国政治   770篇
工人农民   1403篇
世界政治   28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10篇
法律   26145篇
中国共产党   23742篇
中国政治   37081篇
政治理论   9814篇
综合类   17932篇
  2024年   202篇
  2023年   921篇
  2022年   751篇
  2021年   1166篇
  2020年   1684篇
  2019年   909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872篇
  2016年   1678篇
  2015年   3092篇
  2014年   10253篇
  2013年   8399篇
  2012年   9108篇
  2011年   9521篇
  2010年   9145篇
  2009年   9681篇
  2008年   9869篇
  2007年   6799篇
  2006年   6875篇
  2005年   5680篇
  2004年   6753篇
  2003年   5589篇
  2002年   4167篇
  2001年   3179篇
  2000年   3028篇
  1999年   553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62.
63.
日本在引入裁判员制度时未修改上诉制度的相关规定。随后,日本最高法院于2012年2月13日做出判决,强调刑事二审程序应采用事后审制,应当参照"经验法则、逻辑法则违反说"标准审查裁判员参审下第一审程序认定的事实,并对《刑事诉讼法》第382条规定的"事实误认"这一上诉理由的内涵做出一般性解释。通过考察日本裁判员制度实施后刑事二审程序审查方式的变化,可以发现,陪审制度与上诉制度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力,但由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基础理论尚未得到简明论述、司法功能发挥不顺畅、上诉审审判模式定位缺失,这种作用力在我国相当微弱。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未来改革方向应当是大力发展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基础理论,整合司法改革各项措施,构建陪审员参审刑事案件大合议庭事实认定程序。  相似文献   
64.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济南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以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从创新制度保障入手,着力破解事业单位党建难题,让加强党的建设与事业单位改革同频共振、同步推进,确保事业单位改革中党的建设得到加强。截至目前,市直机关专职党务干部配备率由不足60%上升到100%,班子成员年龄、学历、班子结构实现"一降一升一优化",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党组织200多个,设立党委的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了纪委,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行政负责人"一肩挑"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5.
杜若 《政协天地》2020,(2):42-43
于伟国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1月10日下午,省委书记于伟国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医药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共商新一年全省政协工作,商讨进一步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省政协主席崔玉英、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张志南、省委秘书长郑新聪、副省长林宝金和省政协秘书长陆开锦参加讨论。讨论中,委员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大家一致认为:常委会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站位高远,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省政协常委会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66.
袁征 《人民论坛》2020,(6):146-149
在包括特朗普在内的美国45位总统中,曾有3人遭到弹劾,但至今尚无总统被弹劾下台。事实上,无论是1999年的克林顿弹劾案,还是近期的特朗普弹劾案,其背后都有着强烈的党派斗争色彩。在政治极化的大背景下,总统弹劾越来越成为美国政治斗争的工具,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华盛顿党同伐异的紧张态势,使得两党对抗更趋激烈。  相似文献   
67.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国家治理的本质特征、价值理念与运作过程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赋予必要前提、基本遵循与现实要求,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的功能结构主要包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决策参与、凝聚共识。基于体系过程与结构功能分析以及主体角色与优势效能分析,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的关键领域分别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更好纳入国家治理决策过程以及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有效发挥国家治理共识凝聚功能。  相似文献   
68.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宁波。这是对宁波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我们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以及对宁波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在省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当好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模范生,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9.
70.
杨振 《理论学刊》2020,(2):83-9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世界经济结构性难题的中国方案。其历史逻辑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需求侧为着力点的宏观调控面临新挑战,制约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向供给侧,实际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发生历史性变化,宏观调控因而需以供给侧为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学理逻辑是:立足需求侧的总量平衡政策难以有效解决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准确的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是实现结构平衡的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的做法与供给学派存在本质区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逻辑在于:以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办法打通制度梗阻,为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供准确制度激励,同时以完善和保护产权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