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02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4篇
法律   1310篇
中国共产党   574篇
中国政治   1269篇
政治理论   265篇
综合类   59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1.
支付宝诈骗模式及其防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网络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宝进行诈骗的现象时有发生.支付宝诈骗,80%的案件是卖方利用各种手段欺骗消费者,让买家受骗上当,20%的案件则是买方利用支付宝骗取商家货物、钱款.这些诈骗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交易秩序.使用支付宝进行交易,买方要多方面了解产品信息和商家信用度,买卖双方要严格按照支付宝交易程序操作,保存好交易单据凭证,仔细核实网址以防钓鱼网站,防范支付宝诈骗.  相似文献   
212.
治安理论与实践的上位概念或核心范畴———能够规定、衍生治安学基本概念的范畴———是国家关于治安价值、政策、制度、策略、工具选择的理论逻辑起点。治安学理论研究状况凸显了我国治安学界在理论治安学构建方面存在的最需要关注的缺陷———治安学思想始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上位的核心概念。安全是主体对客观的安全状态的反映。治安学论域的安全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与自然的非危险关系———社会安全关系,其典型结构形态是社区安全复合体。治安秩序是由国家安全政策、治安行政和刑事法律、法规所确定和协调的以社会、社区安全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外显形态。安全是秩序的实质内容,秩序是安全的规则形式,安全与秩序具有共在性。安全关系是治安领域固有的唯一的自变量,是划分治安秩序边界的根本依据。社会共同体及其主体间的安全关系行动有圈地自守型、攻城略地型、分工协作型和和谐发展型四种基本类型,分别决定着各个层次不同的治安秩序运行形式。  相似文献   
213.
完善我国金融信用法制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动联系着.社会各经济主体.触及全社会每个经济细胞。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必须以良好的金融信用为基础.而法制是正常的金融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重要保障。信用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道德标准不可能有效约束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经济行为.必须依靠法律力量.通过完善的法制体系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才能维护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214.
本文以10年来俄罗斯政治转轨为背景,结合俄罗斯政治转轨的进程,对民主问题进行了反思;描述了俄罗斯民主进程的潮起潮落,剖析了在民主问题上存在的种种误区.在对政治发展和政治衰退等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转轨国家必须正确处理民主、秩序和效率相互关系的问题.文章还对普京执政以来的政治整顿作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215.
李金 《探索》2001,1(1):50-54
本文认为,在中国社会转型中实际上出现了双重制度化倾向,即显性的制度化和隐性的制度化,正是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目前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分配的格局;文章进而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做出分析,并试图揭示中国社会在荻取普遍秩序这一现代性的重要维度时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16.
支配古代东亚国际秩序的基本原理是“角色原理”。这是一种与“单位平等原理”不同的国际秩序原理,它源于核心行为体亲属集团内角色的自然差别,对行为体行为的评价基于对角色的预期。适用于中国人人际关系三个圈子中的三种文化,即“亲人文化”、“熟人文化”和“生人文化”也同样作用于国际行为体之间。与“单位平等原理”相比,“角色原理”对行为体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并且内化这种原理基本不触及行为体的身份认同问题,这是“天下”国际秩序及其原理得以高度内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17.
朝贡与条约并不是平行无关也不是绝然对立,其背后是中华天下礼秩序与欧洲国际法秩序两种国际秩序之间在整个清代中国从接触碰撞到互动博弈,再到渗透兼容的漫长过程。清代中国最初在传统朝贡之外曾与俄国缔结的平等条约并未对中华天下礼秩序造成实质性影响;道咸年间因战败与列强加速缔结了各类不平等的条约、同光时期“有约国”逐步取代“朝贡国”,致使中国丧失“华夷”话语,中华天下礼秩序土崩瓦解。然而,中华天下礼秩序的道义精神却消融于欧洲国际法秩序的强力扩张中,在清末中国形成了义力并举的国际礼法观,进而催生了不平等条约概念,推动了国际法秩序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18.
东亚意识与东亚秩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意识的内涵包括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共有的利益观念.东亚意识有两个主要的功能:"我们性"的认同和东亚意识的社会化.未来东亚社会秩序的构建根本上取决于东亚意识的社会化程度、中日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东亚认同还处于萌芽状态,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清算意识"还很缺乏,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将在东亚长期存在.因此,可以预见,东亚意识的社会化将会经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新的东亚社会秩序也不会在短期内实现.但是一个高度认同,以中日关系、东北亚和东南亚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新的东亚社会秩序将会为未来东亚地区的和平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因此,东亚国家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19.
<正>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国际社会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基础成立联合国组织70周年。时光荏苒,流年似水,人类社会沧海桑田,世间万象物是人非。然而,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组织,在维护世界秩序、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依然具有不  相似文献   
220.
当今国际格局的最显著变化,就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以及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就中美当前的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而言,中美战略竞争中短期内还难以决定性地改变当前的国际秩序。中国即便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和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主义军事及安全行动采取斗争的回应方式,也并不意味着两国无法合作、或中美关系已进入国际秩序变革的主导权之争。中美战略竞争的同时,经贸往来和必要的合作仍会发展。中美战略竞争会影响权力、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调整变化,其走势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变革。但未来国际秩序的变革并非只取决于中美,世界主要国家间的互动关系和战略选择,将决定性地影响中美战略竞争的走势和未来国际秩序的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