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173篇
中国共产党   315篇
中国政治   674篇
政治理论   169篇
综合类   2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们今天是美学理论创新匮乏的时代,究其原因:第一,文化传统的中断。“文革”中发生的弃绝所有文化传统的做法直接导致了文化的中断和创新的停止。传统是一种时空的交织而流传到今天的历史之流和文化之流。伽达默尔就曾说过传统并不是我们承袭下来的不变的东西,而是我们自己生产了传统并参与到传统之中。传统是永远对未来敞开的指向。我们继承传统并不是十年八年,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瞬。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我们弃绝了传统就是放弃了未来。  相似文献   
102.
韩愈与姚合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均有重要影响。虽然历来论者很少将二者并提,但作为出身庶族地主的文官阶层,二人面临着共同的出处矛盾。"出"意味着庙堂的机巧、喧嚣、炫目,"处"则指向山林之淡泊、宁静、清幽。在此矛盾的困扰下,他们二人都有一个由兼济而独善、由外而内的转向,这种转向导出对私人天地的关注与建构。私人天地的突出特征是追求闲适的文官趣味,在自己的私人天地中,以审美态度经营日常生活。他们闲适、淡泊的人生态度与淡雅、清幽的审美趣味成为此后中国美学的一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古代的创新意识产生得很早,在秦汉典籍之中就可以见到大量的文字记载。千古以来,这种创新意识在政治、人生、哲学、伦理、文学等人文层面展开,在历史的长河中沉积、凝结为一种基本的人文意识。中国古代的创新意识丰富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内涵,它昭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奋发进取、刚健有为的精神;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特质;永在追求、永怀希望的理想色彩。  相似文献   
104.
正铜仁市委、市政府依据国务院〔2012〕2号文件精神,明确了把贵州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那么如何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创新区"?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找到推进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的工作途径,并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重新审视和评价农村环境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等,把这些原本就存在、但长期被忽视、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新的生产要素,合成  相似文献   
105.
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沃思曾经下过一个论断--城市是人类文明中"最伟大的创造",但是,也会成为人类文明中"最伟大的破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这一命题,就是要让城市化进入"最伟大的创造"的良性轨道,防止成为"最伟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6.
《思考与运用》2007,(8):49-56
非常高兴来到重庆。我来重庆这是第三次了,80年代来一次,97年直辖时是第二次,这次旧地重游,重庆变化很大,路变多了,楼变高了,还有轻轨,变化之大让我感觉很意外,我为重庆的崛起与发展感到非常的高兴。今天在这里,我讲“重庆文化与重庆美学”这个专题,有些不涉及到重庆,但通过举一反三我们可以从其他的一些城市文化建设的案例中,来思考我们重庆的城市文化建设和整个城市现象。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如果能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那么我今天的讲座算是成功了。  相似文献   
107.
王友洛 《学习论坛》2008,24(2):9-1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基本定位.从更长远的时段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也可以纳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之中,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因此,这不仅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8.
“罪与罚”是欧洲学史的一个重要母题,作为欧洲学两大源头的希腊学和希伯莱学在表现这个母题时体现出鲜明的化差异性:希腊学中我们看到的是对“我在”的求证,而在希望伯莱学中我们看到的是对“他在”的求证。中世纪“罪与罚”作为一种宗教理念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理性的、有节制的生活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选择。陀斯妥也夫斯基则通过对罪的虚化、弱化,强调对罚的自觉担当,强调人面对不合理的外部世界的一种自主选择。至此,罪与罚主题完成了一个循环,由哲学命题回归为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09.
张宏 《理论学刊》2006,3(2):119-121
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人物徐复观在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品评中,曾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二自然”的美学概念。本文试图对“第二自然”的提出作概要的理论溯源,并进一步探讨这一概念的确立对实现中国传统美学现代转换的当代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冲突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现实出发,提出的重要治国目标、治国方略和治国机制。这一重大现实命题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优化和提升为包含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从不同的学科视界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看来,我们所生活和所建设的社会无疑是由众多社会成员个体、组织、团体、群体、阶层、阶级等单元或要素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或有机体,这其中利益博弈是各类要素或单元之间的基本作用机制,利益关系是其基础性的关系,利益结构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构成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内在动力。本专栏的五位作者从政治学角度对社会利益关系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深层次的关联进行学术层面的探讨,得出了比较新鲜和富有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