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77篇
中国共产党   247篇
中国政治   478篇
政治理论   118篇
综合类   1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王叔新 《前沿》2006,(9):175-177
和谐在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古典美学中有崇高的地位,用美是和谐这个美学原理来描述和概括现代社会政治是美学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尝试。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对政治进行审美构建和评价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美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是一场追求社会进步的伟大实践,从美学角度看,人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美好的政治体制、政策导向等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从美学角度构建和谐社会的优越性表现为能超越时空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82.
徐燕燕 《各界》2006,(12):56
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小说家。悲剧的理想和现代小说的现实意义在他的小说熔为一炉,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的悲剧,产生了与古典悲剧同样强烈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因此,哈代被称作“一位用小说形式写作的伟大悲剧家,用悲剧精神观察和描写生活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尤其以“环境与性格小说”为代表,丰富了悲剧美学。他所塑造的人物以其震颤心灵的悲剧而产生巨大的美感。该文以哈代悲剧小说中的最典型的主人公,《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为例,探求哈代悲剧小说的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83.
张爱辉  高琴 《前沿》2006,(10):222-224
从美学特征角度对老舍小说创作加以分析,作者远离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作品的幽默风格与"北京味儿"作为其作品的显著特征,构成了他艺术风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84.
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孔子的礼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以制乐,乐为礼用,礼乐结合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特殊文化形态.西周奴隶制鼎盛时期所产生的"礼乐"制,一开始就包含了深刻的内在矛盾."礼坏乐崩",孔子对正在崩坏的西周礼乐制进行了历史的反思,在对历史进行批判总结的基础上,他重新提出礼乐并举的思想,对礼乐关系作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礼乐重建的三原则仁--礼乐的思想基础,审美情感--礼乐结合的中介,美善统一--礼乐结合的最高境界.如果说,西周礼乐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于传统,而孔子经过反思重提这一课题,则是具有充分的人文精神的.  相似文献   
885.
黄健 《思想战线》2002,28(1):46-49
基于中西文化和审美理想的内在差异 ,中国美学的“内省”意识 ,导致中国美学实践中 ,不论是对外部世界的再现与反映 ,还是对内心世界的表现与抒发 ,都要求通过内心体验和感悟的方式 ,来传达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真实感受和认识理解。而西方美学的“忏悔”意识 ,则注重通过以写实、反映、再现、模拟的方式 ,来对外部世界作出反应 ;面对主客体的分裂 ,“忏悔”审美意识提倡在灵魂的撞击震荡中寻求心灵的净化与超越 ,最终获得精神升华与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886.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5,31(2):97-104
秦汉魏晋是中华审美意识的拓展与细化期。秦汉审美以雄健风流为特点, 集中体现在赋、隶书与画像砖石, 是述旧总体文化背景下之独特审美创造。魏晋审美在实践上开拓出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两个新领域, 书法艺术提前进入精品时代; 观念上出现了深入研究艺术创造和欣赏规律的专门理论著作和系统的审美概念体系, 为整个古典审美高峰期的到来打下扎实基础。汉魏美学可为理解后发生时期人类审美史之共性提供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887.
班琼 《当代建设》2003,(1):41-42
本文通过对外国"DESION"与中国"意匠"的对比,说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应该在引进外国"DESIGN"的同时,注重继承中国传统的"意匠",实现本土化.  相似文献   
888.
有信来     
谁也不会忘记,在世纪之交的那个盛夏,肆虐的洪流曾一度席卷整个秦巴汉水,卷走了世代人民几多创造、几多蓄积。面对自然,永不屈服的却是人类为捍卫创造结晶而顽强拼搏的伟大灵魂。是的,谌宝走了,永远地走了;但他活着,永远地活着,活在世代人民的心中。因为他有很多事情没做啊!还有未尽的事业,还有全乡近千灾民的悲声呼唤,还有妻子和幼小的女儿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889.
本文从美学和艺术的高度 ,探讨了文章的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及标题创作的艺术。  相似文献   
890.
唐高、武朝道教重玄美学的嬗变——以王玄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唐朝高、武朝 ,道教重玄美学发生了心性化的转向。作为审美理想的“道”从外在世界转向了心性之中 ,重玄的精神超越转化到修心悟美。本文认为高道王玄览开启了道教重玄美学的这种转向。其提出的重要命题“道在境智中间”、“道性众生性 ,皆与自然同”、“任之取自在 ,是则为正行”对道教重玄美学的发展、嬗变起到了重要作用。由王玄览开启的道教重玄美学心性化转向对中国古典美学也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