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85篇
中国政治   85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美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多管齐下,专业教育与美育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只有在坚持正确美育发展方向、突出专业特色、学校特色的原则基础上创新美育课程、推进专业美育活动,才能让学生将专业学习中的求真与美育中的求美统一起来.教育者要用专业化的美育观念筑牢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飞 《求实》2002,(2):49-51
美育是一种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培养人的审美理想和能力的基础教育 ,它在调整人的大脑思维机能 ,提高“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能力 ,塑造美的人格形象等方面都有十分独特的作用。结合审美实践活动 ,来打造人的认知空间 ,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不失为一条美化人的精神世界、亮化心灵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陈煜 《各界》2007,(10)
用"以人为本"指导语文教学,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构建"语文生活化"的理念;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开展语文活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童江梅 《新东方》2006,(12):57-6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中央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人格的和谐发展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命题。具有和谐人格的人,能够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能以和谐发展的标准要求人自身的发展。就总体与部分的关系而言,和谐人格是和谐社会对社会成员人格的必然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美是主客体在人的身心关系上的统…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数学与美的关系 ,阐明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可行性。通过对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审美结构的分析 ,论述了审美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美育建设,要多从西方美的异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事物的培育与展示的对比中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激发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激情和献身精神。在当前,我国的美育建设可以采取主体和对象分层的办法作为创新方式方法的一种思路.以活动为中心开展社会审美教育.创新审美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手段,加强审美教育并使之超越对事物的一般性感知,让人们以欣赏的眼光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美育所展示的美好事物成为激扬民族和时代精神的意向表达。  相似文献   
17.
朱子和谐人格境界的提升是以“和谐”为精神指归和价值取向的,其理想境界是以“天人合一”、“心与理一”为主要特征,当前部分社会成员人格方面主要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应从建构和谐人格的目标模式、以传统文化熏陶、以文艺作品化育、以道德实践熔铸、以自然美环境涵养等方面进行和谐人格的美育。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中重视对大学生的美育浸润,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和符合行为美、心灵美的高尚品格,是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根本要求.本文阐述了近现代史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美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以美育人、美化身心的教育。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的美育不容乐观,不少高职院校美育基础薄弱,领导认识缺位,思想观念有误,在理论上有不少问题需要厘清;师资力量匮乏,教材建设滞后,缺乏评价体系,在实践上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20.
公民环境意识教育除了科学、法制和道德教育的角度之外,还应关注审美的角度,即从环境审关角度培育公民的环境意识.环境审美教育具有其它教育形式所没有的优势与独特性:以爱的情感为核心,对人的影响深刻而持久;以超越功利性为主要诉求,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品格.环境教育是提升公民环境意识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