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207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在历史上与儒家互动互补,两家学说都为中国人提供了安身立命之道.道家人生哲学所蕴含的自然主义精神,其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脱俗超迈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仍可为人们恰当地认识和处理精神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供参考与启示,为当代人修养心性、调整态度、健全生命提供丰富的智慧.  相似文献   
502.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自己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相似文献   
503.
504.
潘攀 《中国律师》2009,(11):25-2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智慧大师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是老子对生命的一种诠释,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与世无争的人生心态。走进王隽律师的办公室。悬挂在左侧墙上的书法“上善若水”立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遒劲有力的四个大字似乎道出了办公室主人独特的人生态度:儒雅、轻松、不事张扬。  相似文献   
505.
心碎     
郭敏 《新青年》2008,(1):38
我想,我的幸福童年是从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八岁以前,我的家庭还很和睦,父亲在一个工厂里上班,黑天白天的三班倒,虽然很忙很累,但他从不服输,每当给我买零食的时候,他都喜欢说:小子,好好听话,老子有的是钱,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相似文献   
506.
王蒙 《学习导报》2009,(2):64-64
我们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现代化并不是万能的,发展并不是万能的,在现代化进展的同时,已经出现了某些人贪欲膨胀、腐败犯罪等现象以及环境破坏、传统文化流失、价值观念失范等。所以,要强调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07.
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经典著作之一,“道”、“自然”与“无为”是其中三大核心概念。本文旨在从政治学角度探讨三者及其相互联系:“道”是一种“神圣的宇宙秩序”,是自然无为的先设条件;“自然”是一种政治理念,是“无为”得以产生出来的基础;而“无为”是一种治国原则,是自然主义政治理念的治道体现。  相似文献   
508.
陈国强 《传承》2009,(18):134-135
老子的"道"不同于古希腊的宇宙生成论,而是将"宇宙"理解为万物,而万物则是由无差等的、全息性的"道"来表征的,因此,"道"就具有了符号学意义。从符号学维度来理解《老子》文本是一个新的视角,从而导出其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和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509.
聂作平 《传承》2009,(19):54-55
距今约2020年前的东汉成帝年间,一代大儒严君平结束了在成都的卖卜生涯,他打算寻找一片安详宁静的田园,以便打发生命的晚年。此前的二三十年里,严君平一直生活在成都,为  相似文献   
510.
老子故里本在河南鹿邑,但近年来由于安徽涡阳的介入,文物界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但论战毕竟只能是论战,事实胜于一切雄辩!老子故里究竟在哪里,还只能靠事实来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