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207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驴三儿没爹、没妈,三十岁的人了还没有个媳妇。一口正红的现代京剧唱得嘹亮,整条街上的大姑娘小媳妇停下手里的活儿支楞起耳朵偷着听。听得耳朵里舒服、心里痒,想跟着哼两句儿,无奈一句词儿也没有听清,干着急。墙根底下的老人们听了眯着眼睛用脚跟着拍。年轻人听了只是一乐:哼,又他娘的爬  相似文献   
532.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自己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相似文献   
533.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相似文献   
534.
知足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结合《老子》相关文本、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可以看出,老子提倡的知足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统治者等上层人士而言。老子提倡知足,其根本目的是要达到社会安定和谐的理想状态,实践自己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具有深刻的政治伦理意味。  相似文献   
535.
中国政治文化、价值文化的核心,在于道儒法三家,更具体地说是在老子、孔子、商子(商鞅)的思想中。中国政道的高峰在老子,人道的高峰在孔子,治道的高峰在商鞅。三家各有长短,精华互补,其思想的核心和精华构成了华夏主义。华夏主义关注人,重视道,强调法,在论述国家治理的同时,也为学术界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536.
537.
老子的道论具有境界艰态的意义,这一境界意义具有本体层面与作用层面两方面内容。这两方面内容蕴涵着老子哲学的基本智慧。道的这种超越观照下的境界论智慧对现代社会的人性危机有着根本的治疗作用,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38.
赵玉玲 《求索》2015,(2):67-70
作为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老子想尔注》通过对《老子》宗教化的诠释,将道的神格化身——太上老君确立为五斗米道的最高神,并以"真道"为核心界定了五斗米道的教义体系和行为规范。《老子想尔注》所构筑的道教神学体系,既有对五斗米道信仰对象特性的表述和教义的理论阐释,又有对宗教行为的实践说明,从而使五斗米道形成了较为完整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539.
赵璐 《学理论》2013,(24):53-54
老子以"无为"、"无事"、"无欲",一向给人以消极避世的印象。所谓"无为"、"无事"、"无欲"并不是真正的无所作为,而他自己只是从遵循自然规律的角度反对强作妄为。事实上,老子是非常积极的、有为的、入世的,用老子自己的话说,就是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相似文献   
540.
<正>抗战期间,许多民间抗日团体在全国各地涌现。鲜为人知的是当时有两位爱国老人组建了抗日"老子军"希望能奔赴前线杀敌,消息传开后曾轰动一时,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抗战士气。发起人是两个传奇人物1937年8月,"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此时,一则面向公众筹组抗日"老子军"的消息出现在各大报刊上。消息一出,引人注目。发起人张一麟与李根源,一位年逾古稀,另一位也年近花甲,他们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