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207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等治国思想以及蕴涵的自然主义观点在今天仍有继续探讨与研究的必要。因为与封建执政者的执政理念不同,老子思想在过去的历史中始终未能实现。而在当代社会的执政理念的逐渐变化中可以发现老子思想正在被接受和借鉴中,由此反映出老子的治国思想对当代社会执政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2.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表达了辩证的逻辑思想.自然有平衡功能,相应地,逻辑也有平衡需要,形式、过程、规律都必须内部平衡,如果失衡也就失去了正确性.联想到当今生态失衡、社会失和、心态失衡,再看思维及逻辑,却发现逻辑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平衡”.  相似文献   
83.
郭亚丽 《学理论》2012,(32):40-41
如何维持心理和谐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心理和谐不仅是个体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工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里,道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和谐思想,老子的矛盾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现代人构建心理和谐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参考和理论借鉴,有利于人们从根本上保持自我心理平衡,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心理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84.
啬思想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收敛、积蓄、慎用的丰富内涵。它引导人们回归本性,自觉服从于道,从而达到长生久视。啬的践行之道围绕去与取的选择展开,包括个人行为的去过度欲望取合理物欲,社会风尚的去虚华取朴实,国家治理的去有为取无为。老子的啬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也极具价值,它启示人们须直面社会现实,提倡以啬为荣,以啬来理事、养德、制欲。  相似文献   
85.
李虹 《学习月刊》2012,(18):24-26
“道”毋庸置疑是道家哲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最早提出道论的是老子,老子哲学是围绕“道”来展开,庄子以老子哲学思想为基础,对“道”进行了大量的描述,作为道家哲学的代表性人物,学术界多数将老庄并称,将老庄思想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但是由于两者的社会背景的不同,对“道”的阐述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对老子与庄子的“道”进行比较,以求埘老庄的道论有更加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6.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的这段追问、审视之言,使我们悟出一个共性问题:一个人过分、过多、过度地追求欲望,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在名利上,“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舍与得的道理。  相似文献   
87.
声音     
“撞死人算什么,一百万摆平不了,老子给—千万!”——近日,江西省萍乡市一名处长醉驾撞倒一位老太,不仅没有及时把伤者送医,反而下车殴打伤者和制止他行为的路人,并叫嚣“撞死人算什么,一百万摆平不了,老子给一千万!”,一付财大气粗、目空一切、什么也不怕的样子!活脱脱现出一副官痞的凶恶嘴脸。  相似文献   
88.
本文运用语言学以老解老的方法对老子所言“德”、“仁”、“礼”之精义及其《老子·三十八章》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89.
老子政治思想的内容可以围绕"治人者与治于人者"这一政治关系加以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炼老子政治思想的主题,从而克服以往老子政治思想的内容的片面概括以及对其主题的偏颇定性。  相似文献   
90.
老子表面主张"无为""无知",实质是"有为""有知"。这可以通过老子与庄子对于"有"的认识的比较和通过体味以"道"为基础的知识来认识。老子的"道"是无和有的辩证统一,是有着现实的内涵的,即自然无为;庄子则注重无,而否定有。老子的知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知识,是真善美智的统一体,而不是制度化的、经验性的有限的知识。老子的"无为""无知"的思想是当时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和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