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9篇
法律   107篇
中国共产党   395篇
中国政治   284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1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1938年8月,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决定在山东与河北的交界处组织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以统一领导当地武装斗争,建立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时任八路军一一○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的肖华,奉命担任挺进纵队司令兼政委.此时的肖华才22岁,因此,人们都在背后叫他"娃娃司令".  相似文献   
952.
木逸林 《共产党人》2005,(14):48-49
石磊,1922年出生在四川南江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母亲早逝,贫穷的父亲把他寄养给开药铺的姑母,帮助姑母家打点一点杂事。1932年年末,红军四方面军路过四川,住在姑母家里,石磊第一次接触到了红军,听说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刚满10岁的石磊就决定跟随红军走,去为贫苦的大众开辟新的世界。他偷偷地离开姑母家,跟随红军一起出发,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953.
服虔《汉书音训》是《汉书》二十三家旧注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亡佚已久。本文通过分析后世典籍对《汉书音训》条目征引情况,对《音训》一书的亡佚时间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54.
《乡音》2010,(3)
近年来,随着不少有识之士的研究和考证,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中国第一佛塔当为河北省南宫市普彤寺内的普彤塔,第一佛寺为普彤寺。据史料记载,普彤寺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比著名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早建一年。  相似文献   
955.
马合木提·买提热木是鄯善县连木沁镇巴扎村农民,自治区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先后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与他相处过的人都称赞他待人诚恳、平易近人,是一个值得深交的老大哥;与他  相似文献   
956.
一、质疑梳妆楼 张家口市沽源县与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多伦县接壤。该县境内现今有座孤零零耸立的古代建筑,牌楼上写有“梳妆楼”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梳妆楼”在《口北三厅志》中曾有记载。但为何人所建?又是建于何年代?却在史书中难找记录了。  相似文献   
957.
《党史文苑》2012,(11):21
  相似文献   
958.
何伟 《探索》2011,(3):122-124
五四运动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打倒"孔家店",提倡"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密切而又深刻的历史渊源。反对尊孔读经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一贯遵循的一个原则。以此看来,当前的"孔子热"以及随之而起的残余封建文化的泛滥、把儒术作为国学的复古倒退企图,便值得人们高度重视和警惕了。为中国的光明未来计,为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奋斗目标和光辉形象计,应该继续弘扬五四精神,真正实践民主和科学。因此,需要给"孔子热"降温。  相似文献   
959.
李敏 《党史博采》2011,(7):54-55
1924年6、7月间,李大钊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身份,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一行6人,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会后,代表团其他成员相继回国,李大钊继续留在苏联,  相似文献   
960.
阮直 《当代广西》2013,(14):9-9
<正>俗语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我误读多年,以为那是吝啬鬼美化自己的油彩,一度不愿意别人千里之外送来鹅毛,愿意他把千里之行的路费给我,人就别来了,你不旅途劳顿,我也得个实惠。那时我想得简单,不知道人情不光是用情来维系,还有"债"在其中。人情就在于往来,这"往来"说白了就是"投桃报李",不能烧火棍子一头热,得两头加温,人情关系才能"水深火热"。一头热,就欠下了人情债,久而不还,情就淡了,"债"却在。国人的人情味浓烈,千百年来温馨暖人,那是因为大家送鹅毛的时候多。小时候家住四合院,生活简单,邻里之间有人情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