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张梦然 《今日广西》2014,(10):60-60
美国《大众科学》网站在线版近日评选出五个看似一本正经、实则脱离实际、经不起推敲的“科学”发明或认识,并指出这些怪象,实际反映了人类经常为了经济或其他利益,而有意无意地扭曲科学。  相似文献   
62.
《谁怕弗吉尼亚·伍尔夫》和《终局》是当代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两部荒诞剧,学者们对它们的解读观点不一而同。两剧中都出现了非同寻常的儿子,且都围绕着荒诞的父(母)子关系展开剧情。这两个儿子在两剧剧情发展中的命运虽然不同,但是都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和启迪,同时也印证了荒诞剧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以极端的方式来反映朴素的真理。  相似文献   
63.
在《达洛卫夫人》中,伍尔夫借助赛普蒂默斯的视角,前瞻性地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人的存在与本质等后来的存在主义作家关注的问题。赛普蒂默斯以他对荒诞的清醒认识和对荒诞的大无畏反抗,维护了自己心灵的纯洁,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此同时,他还勇敢地承担起作为社会的一员所应有的责任,毅然选择自杀以震撼和警醒世人麻木不仁的心灵,使自己的精神通过达洛卫夫人等人得以传递和延续。他的死使他成为一位勇于创造生命本质、敢于承担责任的存在主义英雄。  相似文献   
64.
卡森·麦卡勒斯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吟唱了一曲伤感的爱情歌谣,本应让彼此心灵靠近的爱情也以单相思的模式出现,一股浓浓的黑色味调弥漫其中.但黑色与对黑色世界的喜剧化处理并存,黑色与幽默共在.本文将展示其黑色幽默和效果是如何生成的.故事的狂欢场景(咖啡馆),主次人物外表和行为的不协调性以及一个情感疏离的叙述者让这个黑色的故事充溢着荒诞的味道,叙述者讲述时给悲剧的人生开了一个玩笑.  相似文献   
65.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极为荒唐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所谓的“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由于当时对于“新”和“旧”的概念没有科学正确的标准与态度,加之红卫兵的盲目和无知,在江青、林彪一伙人别有用心的煽动下,破“四旧”变成了砸文物、打人、抄家的同义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艾冬梅 《学理论》2010,(15):142-143
法国作家、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一部充满荒诞意识的剧作,简单枯燥的反戏剧情节蕴涵着丰富而深邃的哲学内涵,在形象与抽象的和解断章中展示了人类生存境况的图景。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名为《存在与时间》,阐释存在与时间二者的相关命题,受其启发,围绕"存在"与"时间"的关系,来解读《等待戈多》中关照人类生存和体现于时间叙述之中的生命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67.
安德烈·马尔罗对人类境遇的哲学探究贯穿其一生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政治生活。自身经历、时代和伟大人物的影响促使他走向了对人的存在的哲学性探索。人的存在是悲剧性的。个体总是尝试使用各种方式摆脱人的存在的荒诞,唯有艺术才是最佳的超越方式。  相似文献   
68.
焦建升 《学理论》2010,(18):163-165
近年来,公安看守所中被监管人员的离奇死亡事件屡有发生,可以说这些人员的死亡方式千奇百怪,令人匪夷所思。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广大人民对看守所中被监管人员生存状况的担忧,同时也产生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极大不信任。本文以分析诱发看守所离奇死亡事件产生法律面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希望对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9.
《政府法制》2011,(33):31-31
从前,有一种胖得像包子一样的馒头。 见义勇为篇:一天,丸子正在过马路,一辆汽车飞驰而过,馒头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救丸子,结果,世界上多了一种食品——比萨。  相似文献   
70.
萧伯纳一生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倾向,始终认为戏剧具有教化作用和社会功能。在萧伯纳的戏剧创作中,问题剧和历史剧的荒诞成份尤为突出。《巴巴拉少校》通过揭露救世军的本质,体现了萧伯纳对教会组织的否定态度;《鳏夫的房产》借助贵族青年屈兰奇的荒诞表现来“撕掉绅士们的假面”;《魔鬼的门徒》则以荒诞的场面揭露英国殖民者的伪善和残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