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4篇
法律   932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159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2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型支付方式带来了财产流动的多样化途径.支付方式的多元化和财产转移的快捷性增加了流通渠道和提升了流转效率,与此同时财产犯罪手段也变得更加隐蔽和复杂.在新型支付环境中,流转环节的间接化导致财产性质也因支付载体之不同而呈现不同特征,因此单从行为的个别外部特征讨论新型支付方式下财产犯罪的定罪问题必然导致罪名认定的偏颇,应以财产流转为线索,依托于财产性质之认定而揭示犯罪行为所指向法益,进而厘清新型支付方式下不同财产犯罪行为间罪名之分歧.  相似文献   
42.
曾经的合作伙伴因为分家闹矛盾,一人的丈夫因受贿罪、诈骗罪入狱,一人因涉黑领刑,一人因涉黑在逃被通缉。他们之间到底结下了什么恩怨情仇?  相似文献   
43.
只有初中文化的崔军胜,在鲁北一个贫困小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先后担任分社的负责人、客户经理,这样的工作本来已让很多人羡慕不已,而他却沉溺于购买彩票而不能自拔,越来越多地把贪婪之手伸向公私款项,一步步滑入罪恶的深渊。自2005年至2011年间,他像蚂蚁搬家一般,以诈骗、挪用等手段侵吞公私款项多达1517万元,全部用于购买彩票以及归还由此造成亏空的冒名借贷利息、股息等。日前,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宣判,以挪用资金罪、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崔军胜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非法所得全部予以追缴。  相似文献   
44.
贺卫  李小文  杨永勤 《法学》2012,(9):153-157
一、作为法定情节的坦白的适用问题"坦白从宽"是我国历来的刑事政策,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一直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量,《刑法修正案(八)》将其上升为法定量刑情节。但有关坦白的司法解释尚未颁布,实践中对于坦白条款的适用存在诸多分歧,笔者将结合实践案例对该条款中"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45.
[案情]2012年7月的一天早上,沈某在社旗县郝寨镇郝寨街吃早餐时,认识了该镇某村村民康某、李某。因见康某驾驶的红色豪爵牌钻豹125型摩托车较新,沈某欲据为己有,遂趁康某不备关掉了摩托车的油路,又以同路为由,搭乘康某的摩托车。康某驾驶摩托车行驶一里多路后,摩托车熄火。沈某即以帮助发动摩托车为由,骑  相似文献   
46.
本文分析一起信用卡犯罪案件,由于犯罪情节比较复杂,犯罪行为进展迅速,其中犯罪形态的转化为案件的定罪量刑到来了困难。审判人员从抢夺、盗窃和抢劫罪的区别和本案件的犯罪罪数形态上分析确定为抢夺罪。  相似文献   
47.
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刑事法定化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欺诈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且在现实生活中有愈演愈烈之势,仅靠民事制裁力量显然已不足以抑制其发生。因而应当将其作犯罪化处理,在刑法分则中单独设立罪名,配置法定刑,以有效遏制其蔓延之势。至于对法院因诉讼欺诈行为作出错误判决而对诉讼相对人造成损害的,应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国家赔偿。  相似文献   
48.
马武阳 《法制博览》2023,(9):100-102
在司法实践中,诈骗罪是检察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中最为常见的案件类型之一。近年来,诈骗案呈多发高发态势,且新型诈骗层出不穷,尤其涉及合同履行类的诈骗案因与民事纠纷相纠缠,导致检察机关的办案难度越来越大。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属于诈骗行为,能否构成诈骗罪,该行为到底是刑事诈骗还是民事欺诈,已经成为办理诈骗罪案件的痛点与难点。本文将从一起诈骗案入手,讨论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的区别,为办理相关的诈骗类案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9.
盗窃罪中财产性利益占有的规范化解释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偷换二维码案的认定涉及诸多理论争议。通过对此类案件的构成要件定型分析可以发现,在涉事主体方面,行为人、商户、顾客三方关系是此类案件涉事主体的合理确定。无论是对于诈骗罪还是盗窃罪的行为定型方面,均存在难以解释的问题。特别是认为此类案件构成诈骗罪和新型三角诈骗的主张,在逻辑链条上无法有力地阐明其扩张解释的理由。对此,合理的解释路径是个别、例外地承认在此类涉及侵权行为以及民事请求权消灭的场合下,财产性利益的规范性占有的可能。这种规范化的理解虽然扩张了事实性的占有概念,但具有整体法秩序上的理由,并且符合刑法作为规范学的学科定位。与此同时,通过义务分配的功能性分析,也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情况,对于相关案件中的行为作出妥当的、符合罪刑法定原则要求以及司法实践需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0.
文章通过对合同诈骗罪等三种合同违法行为的分析,特别是对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比较,有助于在合同法理论与实践中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三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违法行为,为依法处理合同民事经济纠纷、制裁合同行政违法行为与打击利用合同进行刑事犯罪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