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8篇
  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29篇
世界政治   1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228篇
中国共产党   249篇
中国政治   688篇
政治理论   108篇
综合类   56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国家与公民的合意——论行政诉讼和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法的传统学说因强调行政行为的公权性和不可处分性,强调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的特性,因而在行政诉讼中排斥国家与公民的合意,中国行政诉讼实定法明文规定“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在域外,尤其是法治发达国家,行政诉讼和解则是通行的制度,行政诉讼中是存在合意的。文章辨析了“和解”与“调解”,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中和解的实际状况,着力论证了在我国行政诉讼中引入和解制度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42.
论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金岭  李富堂 《河北法学》2003,21(2):100-102
阐明法院调解制度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指出《民事诉讼法》关于调解规定的缺陷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完善调解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3.
江岸区司法局牢记“立党为公,司法为民”的宗旨,把“群众利益无小事”化作工作中的具体行动。局党委一班人,解放思想、勤奋学习.把基层作为研究的课堂,在实践中创建出一整套有特色的民事调解工作经验,近二年,调处各类民间纠纷6575件,防止非正常死亡10余人次。化解了矛盾,融洽了邻里关系,消除了不安定因素,较好地发挥了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力加强调解工作,以“贴近中心要务、贴近司法主题、贴近人民群众”为指导,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诉讼调解水平,逐步形成了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目前,全市77个人民法庭普遍建立了指导民调办公室,培训人民调解员5336人次。  相似文献   
45.
调解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掌握谈话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根据争议双方在调解过程中的种种心态,把握好个别谈话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从而达到调解劳动争议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
赵骏 《公安学刊》2003,(6):58-61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是社会关心、当事人关切、各级执法监督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交警部门却面临交通事故处理难的现状,主要表现为责任认定难,现场处置难,医疗费用落实难和调解难。形成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难的原因涉及社会、法制、体制以及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因此,必须分层次、分步骤加以解决,其中重点应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法制、改进执法工作;积极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体制改革;加强事故处理专业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7.
中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与课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制度的设计者来说 ,建立完备的行政纠纷解决方式的体系 ,是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为制度的使用者考量 ,也应建立多种纠纷解决方式 ,从而落实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面对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出现的困境 ,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重构需要解决一些重要的课题 ,如在调解中怎样实现自愿与平等协商 ,如何实现调解与审判的协调 ,如何保障当事人的反悔权利以及和解契约的拘束力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48.
关于建构我国行政诉讼中调解制度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制度是对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改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制度的设计者来说,建立完备的行政纠纷解决方式的体系,是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为制度的使用者考量,也应建立多种纠纷解决方式,从而落实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本文试图就调解合意的达成;调解原则之确立等四个在调解制度建构中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一番理论探讨,以期对新制度的建构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9.
钱贝贝 《江淮法治》2013,(10):22-22
中国特色的调解制度,被西方人盛赞为"东方之花",在促进当代中国社会的稳定、和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发现在办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把智慧、经验艺术地运用调解中去,往往会意想不到地取得成功。当然,最重要的,要将心比心,把真情融入调解。  相似文献   
50.
2015年立案登记制度改革促使大量案件涌入法院,从而加大了案多人少的矛盾。社会化的法院调解通过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相互协作能够提高法院工作效率、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实现法律社会,其在效果上比法院调解更有优势。法院调解社会化是以调动多元社会控制方式为其价值取向,委托调解是法院调解社会化的制度载体。因此,基于我国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情,我们需要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况,充分激活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资源并培养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解纷队伍来实现法院调解社会化的价值。这不仅能赋予当事人更多的程序选择权、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化解当地案多人少的矛盾,还可以节省其司法资源、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