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72篇
世界政治   1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1篇
法律   774篇
中国共产党   1146篇
中国政治   1572篇
政治理论   688篇
综合类   1485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478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人本性和主体性的内在特征和载体性的外在标志反映了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实质性特征。具备相应的条件是隐性德育课程转变为现实的前提。更为关键的,学校必须形成内在的运行机制才能激发隐性德育课程的载体,使得实存性的载体转化为隐性德育课程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3.
《中国共青团》2017,(1):16-17
以课程化实现全面引领 课程化不是课堂化,课程开设必须遵循课外实践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课程化、项目化建设实现内容和人员"全覆盖"。把共青团比较成熟的教育项目全部开设为课程,目前共有12类212门。  相似文献   
164.
伴随着广播媒体的振兴,情感类谈话节目应运而生,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核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节目主持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节目中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话语暴力”问题,对媒体和个人形象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蔓延开来,将会使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损害,恶化听众与媒体的关系,背离媒体服务大众的宗旨。因此,研究主持人“话语暴力”的论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运用大量第一手材料做例证,对广播情感类谈话节目主持人存在的“话语暴力”的表现形式、危害及负面影响、如何杜绝“话语暴力”等进行了较深入地论述。  相似文献   
165.
《学理论》2017,(12)
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改革是当下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定义入手,深入分析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探讨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策略办法:一是合理规划结构;二是加强阶段联系;三是完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6.
正立足当代弘扬中国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为落实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适性传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最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贵州省创办《孔学堂》杂志、设立孔学堂书局。  相似文献   
16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智能辅助裁判系统于各地法院落地生根,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案多人少"难题、提高了司法效率,而且在辅助法官办案的同时,也促进了法律的适用统一和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还推动了司法实践中类案类判目标的实现。而人工智能与司法裁判的结合尚处于发展阶段,仍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正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类案类判,规避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完善技术和相应规范,以保障司法智能化进程的法治化运行,就成为当前人工智能司法应用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8.
169.
我国《民法典(草案)》将"生物识别信息"列入"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目前,在外国以保护隐私权思路保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民事诉讼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类主体"与"类事由"化问题;侵权行为的"程序性违法"问题;传统"案件—诉讼—损害"的民事法理逻辑对损害赔偿的限定等问题。充分完善"类诉讼"制度;解决新兴权利的法律赋权问题;确定"程序性违法"的"损害"认定标准以及完善举证责任制度,是保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民事权利诉讼救济充分实现的制度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