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15篇
中国共产党   127篇
中国政治   201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游宇明 《唯实》2014,(4):95-95
最近有一种说法: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各地强力推行有关廉政的纪律,公务员越来越不好当了,有人甚至担心会因此催生公务员的辞职潮。  相似文献   
32.
王香阑 《工会博览》2014,(32):16-18
员工辞职单位扣发3万元绩败奖金典型案例:2009年3月1日,刘先生被一家外贸公司聘为员工,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刘先生到海外分公司做管理工作,合同期限至2015年12月31日。对于刘先生的薪水,双方约定按单位制定的薪酬管理规定计发工资,包括基本工资5500元+海外津贴、绩效奖金等12000元。双方协商同意将刘先生绩效奖金的40%作为风险绩效奖金统一由公司管理,当其在公司缴存的这部分总额达到3万元时为止。刘先生到国外工作后,留下其妻和小孩在北京生活。去年,小孩上小学了,学校离其妻的工作单位较远,双方父母均在外地生活,所以接送小孩上下学就成了难题。刘先生多次向单位领导申请回北京工作,都未获批准。今年9月30日,刘先生未经领导批准就回国了,并到单位辞职。  相似文献   
33.
<正>案情简介:职工王某、李某、姜某分别于2011年7月、8月和2012年5月与某商务中心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工作岗位均为商务中心贸易官员,主要负责对欧洲的贸易往来。同日,王某、李某又与商务中心签订了保密合同。其中第九条约定"乙方无论以何种原因终止与甲方的劳动合同关系,自离职之日起半年内均不得到其他与甲方有竞争性的单位工作或为其他与甲方有竞争性公司提供与职业有关的咨询性、服务性服务,并须在离职之日起  相似文献   
34.
政策问答     
《劳动保障世界》2007,(6):38-39
1、我应聘进入一家私企工作,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在试用期间,我发现这家企业没有招聘广告上说的那么好,没什么发展前途,便向老板提出辞职,但是老板却说我没有提前通知他,当月的工资不发给我了。请问,我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提出辞职吗?我能拿回当月的工资吗。  相似文献   
35.
福州一保安公司某职工因不服单位对其工作岗位的调整,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单位按照其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提出该职工是主动解除合同,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日前,福州市中级法院对这起案件作出终审判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要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36.
《台声》2006,(12):25-25
11月13日上午.民进党两名重量级“立委”李文忠和林浊水.因不满党内“不得参加‘三次罢扁案’的规定,愤而请辞“立委”职务。在记者会上,他们说,陈水扁已不符合社会期待.自己不能参加“罢扁”.不能对选民负责.所以请辞。但他们声明不会退出民进党。李、林宣布请辞后.据报道.陈水扁办公室态度低调.没有评论。  相似文献   
37.
广东纪检机关将严肃查处违反政务、厂务、村务公开行为的各类行为。不公开政务将可能丢官!情节严重的,将责令辞职并依规定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相似文献   
38.
张君 《法制与社会》2011,(16):15-16
22年前,乡政府从一村民手中借了1万元,因长期赖账不还,致使村民一家生活陷入困顿。无奈之下,村民之子毅然辞职替父维权。因请不起律师,农家娃苦学法律知识,在法庭上据理力争,终于打赢官司。  相似文献   
39.
当下.一些用人单位常常把调岗、调职、调薪视为企业单方的自主权,法律干涉不了。有的甚至以“三调”作为“逼迫”职工辞职的一种手段,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调”真的是用人单位自主权吗?法律真的“鞭长莫及”吗?下面的案例是最好的解答。  相似文献   
40.
高福 《检察风云》2008,(21):12-13
2003年非典危机过后,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加快推进"问责"的制度化.   2003年8月,国内首个政府行政问责办法--<长沙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出台.规定8种情形应追究行政责任,包括虚报浮夸或瞒报、迟报造成不良影响或工作损失的;治政不严,对上隐瞒问题,对下包庇、袒护、纵容的;指使、暗示下属部门或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在抗御各种自然灾害、处理重特大事故以及在防治疫情中未按有关规定和上级要求及时、有效地处理,造成严重后果或损失的,等等.尤其是,新闻媒体曝光也成为问责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