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202篇
工人农民   69篇
世界政治   7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5篇
法律   20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7篇
政治理论   79篇
综合类   1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美国早期民主政治对后续的社会制度有着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律师业也在19世纪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目前关于美国早期民主对刑事辩护权发展之影响的研究却鲜有作品涉及。本文梳理了美国早期刑事司法环境,描绘了19世纪末期的辩护制度发展历程,对比了古代中国集权体制下的刑事司法制度。将美国刑事辩护权发展的实质性因素归纳为:人民主权原则在刑事司法制度中的贯彻,多元分权制度给予辩护权发展的空间,以及司法的最终权威是辩护权发展的强力助推。最后,刑事辩护权发展的最终归属将是权利自由。  相似文献   
232.
233.
拉美国家近年来政局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意识形态出现了极化的趋势。本文分析了2012—2019年间“美洲晴雨表”中18个拉美国家的数据,发现自2014年以来,持极端意识形态的民众尤其是持极左观点的民众比重出现了显著上升,这主要是受到经济发展形势和各国执政党意识形态两个因素的交互影响。宏观上,以极左民众比重上升为特征的极化趋势主要是受到整个区域经济持续低迷和右翼政府的紧缩性经济政策影响。微观上,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民众对国家经济形势的判断与其所在国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共同影响着其极化方向。在右翼执政的国家,民众对国家经济形势的评价越负面,其持极左观点的概率越高,持极右观点的概率越低;在左翼执政的国家,民众对国家经济形势的评价越负面,其持极左观点的概率越低,持极右观点的概率越高。最后,本文讨论了民众意识形态极化对拉美国家政局稳定的影响。本文发现,拉美极端民众尤其是极左民众参加抗议游行的概率显著高于温和民众。这意味着一国的极端民众比重越高,其发生大规模示威游行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234.
This article explores NATO's support mission to the African Union's peacekeeping operation in Darfur, Sudan between 2005 and 2007. NATO policies are commonly presented as functional responses to events, but how did a conflict on the African continent become the Atlantic Alliance's business? In this essay, a poststructuralist practice-oriented approach i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way in which discursive practices progressively establish a policy option as ‘natural' in a given situ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 normalization of NATO's support mission to the African Union in Darfur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is operation in NATO's security identity were the result of complex and conflict-ridden soc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discursive practices supported by different actors.  相似文献   
235.
评析外国直接投资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以来,基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深化。外国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已经成为带动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非洲大陆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规模的不断增加,外资在非洲东道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当前外资对于非洲国家的资本形成、制度变迁、对外贸易、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非洲国家应该权衡利弊,提高对外资的吸收能力,更好地通过利用外资实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3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以轨道交通、飞机、汽船、汽车、管道运输为基础的新式现代交通体系进一步打破了非洲各地区之间的地理分割,但是现代非洲交通仍不能适应非洲各国发展经济建设的需要。非洲交通发展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如国家贫困,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建设与维护难度巨大;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不善;交通方式落后,大陆内部一体水平较低。鉴此,非洲国家宜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结合本国国情,拓宽筹资渠道,改革管理机制,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37.
Letter from North Haven is an essay on American national identity that shows the depth of small town mentalities in American life—no matter that that life is mainly urban and industrial. We move from Chicago School sociology to the Catcher in the Rye; from Bob Dylan to Steven Spielberg; from Jacksonian Democracy to the Tea Party movement. The essay ends by using the example of politics in North Haven, Maine, to call upon the President to revive his campaign by explaining America's problems in the plain style and tangible context of small town USA.  相似文献   
238.
本文对美国学界始于20世纪80年代关于美国是否衰落所引发的辩论进行了分析介绍,特别对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两位学者——美国衰落论的主张者保罗.肯尼迪与美国复兴论的倡导者约瑟夫.奈——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就此次辩论对于我们如何看待今天美国的力量状况,以及当下的美国衰落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此次辩论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性问题——历史类比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如何看待历史发展的延续与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量度一国之力量问题,硬权力与软权力的关系问题,文化与文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与作用等问题——在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与社会价值,值得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239.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秩序的变化显而易见,但如何界定当今的东亚地区秩序却一直存有争论。本文试图从地区秩序的界定和分类入手,结合冷战后有关东亚地区秩序的争论,分析中国崛起对东亚地区秩序的影响,以辨析和把握东亚地区秩序的发展方向。作者发现,冷战后有关东亚秩序的争论说明,东亚地区尚未形成得到普遍认可的秩序安排,但决定其未来发展走向的两个核心因素已愈发明确,即美国的东亚同盟体系的延续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东亚地区秩序演变趋势是,美国依托其东亚同盟体系与经济崛起的中国协调,共同塑造地区规则,维护地区稳定安全。其具体特征是:美国依靠其地区同盟发挥作用;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国通过多边或双边协调解决地区安全问题;中国自我克制缓解地区安全问题。决定东亚地区秩序未来的关键是既有的美国东亚同盟体系如何应对中国崛起。要巩固、深化地区协调共治秩序,需要美国及其东亚同盟体系对中国的自我克制政策做出善意的战略回应。  相似文献   
240.
《Patterns of Prejudice》2012,46(1-2):177-197
ABSTRACT

Barack Obama's first autobiography, Dreams from My Father (1995), explores themes of race and identity up to the late 1980s in the life of the first African American president. The book emphasizes Obama's personal struggle as the son of an interracial couple, and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text that shaped his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Using the tools of critical race theory, Freeman illustrates how Obama's autobiography can be used in the classroom to explore an individual's developing racial consciousnes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and as a prism through which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what it means to live in the post-civil-rights-movement era. Obama's life history illuminates how the ideas and meanings of racial progr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contested and struggled over on a daily basis at both the micro and macro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