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4篇
  免费   72篇
各国政治   77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2篇
法律   79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130篇
综合类   46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51.
《公司法》有关公司对外担保新规定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泽 《现代法学》2007,29(1):84-89
新修改的《公司法》有关公司对外担保问题的规定,对于规范公司担保秩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这些规定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规则的自律性和强制性交融,担保的合法有效性未得到明确;法条过于简洁,牺牲了规则的精确性,导致规则的不确定性;过度追求交易安全,片面要求股东大会对担保事项决议,损害交易效率;未给特殊的公司类型留下特别的空间,妨碍公司日常业务的合法开展;法律本身的缺憾加上有关监管规章的未紧密配套,使得有关缺憾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2.
不可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理论基础是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评价与有效性评价的可分性以及效力的相对性与可分性,包括效力评价不可能的具体行政行为和效力评价无必要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确认违法判决的适用对象,但现行有关确认违法判决适用情形的规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不具有可撤销内容”表述的不科学性,“公共利益”规定的武断性,且忽视了个人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性。应根据不可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理论修改完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53.
154.
税兵 《法律科学》2010,(6):125-136
通过选择财产权构造、绩效观察度、资源依赖度和公共关联度来建立基金会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并就相关要素如何影响法律规范的配置进行了研究。对全国性基金会年报资料的研究表明,中国基金会与政府的"非对称依赖关系"正在被打破,政府同时是社会慈善市场的推动者、监管者和垄断者,由此需要导入司法审查,建立多中心主义的法律治理模式。首先,未来的中国民法典需要借助"转介条款"实现公法规范与私法规范的对接;其次,强制性和禁止性规范的配置要以保护公众知情权为中心;最后,配置诱致性规范以激励基金会主动接受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155.
现代警察制度的建立必须有其经过充分论证的合法性根据;对于英国这样一个有着浓厚保守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此项根据必须能够具体涵盖保障公民自由及地方自治。通过帕特里克.柯洪的详细理论阐释以及罗伯特.皮尔所推动通过的《大都市警察法》及其一系列建警、警务原则,现代警察制度的合法性根据得以成功构筑。  相似文献   
156.
As they move from responding to needs and demands to a more rights-based approach, some French NGOs are rethinking both their areas of work and their ways of working. ‘Empowerment’ has become a key concept in this changing context, although it is sometimes difficult to know how best to apply it and understand what it really means in an NGO setting. This article shares some thinking on empowerment, analysing its ‘object’ (individuals, organisations, networks, or movements) and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it is realised. Drawing on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and on a brief literature review, it is illustrated by the examp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disability and US gay rights movements.  相似文献   
157.
2007年6月,云南省高级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联合出台的《关于在刑事执法活动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实施意见》规定:法院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时,被告人行为危害不大,只要积极赔偿被害人,取得被害人谅解的,法院在量刑方面从轻考虑。这一规定,有利于解决法院"执行难"的问题,有利于化解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之间的矛盾,起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8.
Through what mechanism do interest groups shape public opinion on concrete policies? In this article, three hypotheses are proposed that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effect of the arguments conveyed by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effect of interest groups as source cues. Two survey experiments on the proposed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IPP) and the 2015 Paris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 allow the testing of these hypotheses. The resulting evidence from several countries shows that, with respect to interest groups’ attempts at shaping public opinion, arguments matter more than their sources. This is so even when accounting for people's trust in the interest groups that serve as source cues and for people's level of information about a policy. The finding that interest groups affect public opinion via arguments rather than as source cues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literature on elite influence on public opinion and the normative evaluation of interest group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59.
蒋海松 《现代法学》2022,(1):94-108
我国民法典汲取了优秀传统法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法文化既形塑了民法典的独特人文精神,也对其制度建构深具启示。在精神牵引上,传统文化的德法合治影响了民法典浓厚的道德关怀,重视抽象化的人之德性价值为人格权独立成篇提供了哲理论证,传统民本精神、“法顺人情”、天人合一思想、诚信文化都有其精神传承。在民法典制度安排上,继承了传统的典章治理智慧和通过法典化增强民族认同的政治使命,“有典有册”、律例统编的传统形式启发了民法典简约的立法技术。此外,在具体制度上,传统家事法律制度深刻影响了婚姻家庭编,传统典权制度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进行了历史论证。民法典对民族特色的彰显并非偶然,其原因在于民法典是民族特质的法意凝练,法治发展趋势要求从法律移植到“中国之治”,通过民法典提振民族精神也具有世界经验。但传统法文化影响不能过度拔高,其诸多人文主张仅停留在观念层次,而缺乏制度建构。应对传统观念进行现代化的制度转换与批判性继承,引领新的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60.
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是德意志法系最具特色的制度特征之一,由于物权和债权的不同特性,由此也衍生出了各具特色的规则。其中,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的区分即为著例。物权行为制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民法学的复苏,在民法的制定过程中,学者们对物权行为的态度也各执一词。《物权法》的颁布似乎对物权行为制度的引进与否作出了回答,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仍需对这一重要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