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
自然人人格基于人的伦理性,与自然人不同,法人人格的确立基于经济的原因。由于法人不具有伦理性,法人人格权同自然人人格权具有本质上的差异。承认法人人格权是对民法人文主义的背离。  相似文献   
12.
The view of the barbarity is a theme that has been inexhaustible due to the constant human ability of reinventing the horror’s dimensions. However, if analyzed through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this is a theme that requires continuous rereading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risk of reactualization of the horror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s roll of concerns. The horror’s reactualization in this context would be assisted by the weakness that is currently happening at the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s a result of virulent denouncing criticisms that expose its infirmity, often deservedly. We believe that the barbarity is unembraceable and unapproachable in its integrality if seen through one single angle. Therefore, our purpose in this text is supporting the continuous process of reflecting about this theme through the possible conjunctive approximation of literature (Jünger and the survival’s literature)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Schmitt and his critics).  相似文献   
13.
人民警察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职业。公安机关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要求,在引进先进理念、积极推进现代警务机制改革的同时,必须从人本主义的高度出发.密切关注民警个体的健康状况,推行符合中国国情的切实有效的民警健康维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文精神的发展观 ,意味着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类的解放。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的确立 ,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了新的动力与压力。人文精神的落实要求在刑事诉讼中做到“以人为本” ,保障诉讼参与人尤其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应当借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契机 ,将体现人文精神的诉讼观通过刑事诉讼法规范下来 ,使我们的刑事司法更趋理性、合理和文明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理论来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继承和发展着群众路线,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本观从实践性、社会性和人的需要三个方面揭示了人的本质内涵,这一哲学内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指引着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视角和目的等理论建设和实践工作的发展,对澄清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理论是非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概念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内容丰富,从本体论来说,实践基础上的人及其活动是本体;从历史观来说,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从价值论来说,把人作为目的和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有根本的区别,弄清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本土化:反思、批判与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本土的实际状况,并不构成本土化研究的充分条件,因为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并不必然是对理论本身的证伪,而在文化意义的理解上寻求本土化研究的论据,其否定的就不仅仅是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普适性,更是完全否定了社会科学知识本身的客观性。本土化倡导者正是因为混淆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取向,挑取人文主义的论据与科学主义的结果,才使得本土化研究看似论证有力、前景广阔,但在同一研究层面上,支持本土化的理由,更多的只是反应了社会科学理论自身的不完善,尤其是对本土社会科学“不加批判地运用”、“粗暴地套用”以及投机、功利式研究的不满,它与本土化本身必要与否基本没有太大关联。  相似文献   
19.
The post-WWII period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an endless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making, aimed at protecting people from their governments. After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human rights have allegedly transcended their Eurocentrism and have become the first truly universal moral justification for the use of force.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meaning and scope of humanity and questions the range of normative resources mobilized in its name. In view of these doubts, it argues that the recent combination of humanism and military force is the outward sign of an emerging moral world order, which is criticized from a number of pragmatic, principled and realist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主义与"五·四"文学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向明 《思想战线》2004,30(5):110-114
"五·四"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高潮时期。"五·四"背景下西方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流转情况,"五·四"知识分子是在何种程度上领会自由主义,有无中国式的创造转化等问题都是耐人寻思的;从"五·四"知识分子对自由主义的不同侧重与选择,可以洞察到"五·四"文学由反传统文学、建立人的文学急促向阶级文学、革命文学流变的内在原因;从而对自由主义在"五·四"文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又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