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3篇
  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86篇
工人农民   56篇
世界政治   9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7篇
法律   376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111篇
政治理论   283篇
综合类   7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康爱霞 《学理论》2012,(26):110-111
语言的使用不仅因情景、地域的不同而变异,也因各种社会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形成变体,因此翻译是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其功能就是要服务于社会,因此翻译存在的理据不是语言的差异性,而是语言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42.
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现实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国家社会由一体化向二重化发展,社会呈现多样化,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覆盖面窄、手段僵硬、效率低下的特点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急需转变社会管理方式。新时期下的社会组织获得蓬勃发展,它自主、自律、民间、灵活、高效、贴近基层的特点能够弥补市场和政府在公共领域的不足,符合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将社会组织引入社会管理,能够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大程度地保障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43.
社会认同价值指向直接规约着社会整体的凝聚与集体意义的归属。管窥中西社会认同价值指向,不难发现,中国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表征的是忠孝推演下的纵向价值指向、家国同构下的单向价值指向与威权政治下的身份价值指向。西方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表征的是"人—人"关系下的横向价值指向、"上—下"对接下的双向价值指向与"法—情"结合下的契约价值指向。中西视境的当代省思表明,当代中国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要从纵向依附转向横向平等、单向基点转向双向责任、身份观念转向契约逻辑。  相似文献   
44.
"冲击-反应"论是近现代西方学者包括马克思以中国国情为依据分析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观点。中国革命的导师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就明显受到马克思中国观的影响,其观点与"冲击-反应"论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但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任务的问题上,毛泽东却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使他的革命论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并影响了建国后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45.
近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基督徒群体社会心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会活动方面,而对少数民族基督徒群体社会心态研究还很不够。其实他们的社会心态五彩缤纷,互相交织,内容极其丰富。所以,有必要对对其社会心态进行探析,以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的整体变迁。  相似文献   
46.
Brian Masshardt 《East Asia》2007,24(3):319-335
Prime Minister Koizumi’s six consecutive annual visits to Yasukuni shrine played a key role in initiating a new phase of domestic citizen political mobilization not seen since the early 1970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during the Koizumi years (2001–2006) centering on domestic groups that conduct activities in “protection” of or “opposition” to Yasukuni shrine. As a study of street-based politics, this paper seeks to uncover the processes, strategies, and outcomes of citizen responses to elite political action at Yasukuni Shrine as well as explore meaning of their actions within the context of Japan’s democratic polity.
Brian MasshardtEmail:

Brian Masshardt   is Lecturer, Musashi University, and a Ph.D. Candidate, University of Hawaii-Manoa, whose research addresses the political aspects of Yasukuni in the context of domestic politics and citizen’s movements. H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entitled ‘Democracy and Yasukuni: Citizen Reaction to political action at Yasukuni Shrine, 2001–2006’ has served as the basis for 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on Yasukuni and its attendant controversies.  相似文献   
47.
Many scholars assert that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have little power to enforce laws, punish offenders, or force compliance. Others stress that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re important actors, specifically in the reg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is paper, I show that the recent trade dispute over U.S. steel protection provides us with a critical cas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 settling trade disputes and specifically stabilizing expectations of market actors over future steel policy. I argue that stock prices can serve as an important tool in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In 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daily steel stock prices, I find that during the 2002 WTO steel case, the WTO dispute mechanism helped market actors stabilize expectations of future trade policy.
Nathan M. JensenEmail:
  相似文献   
48.
本文基于上海市五个大型居住社区(以下简称"大居")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梳理了上海"大居"现有就业机会、服务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及居民需求状况。调查显示,上海"大居"在社区商业设施配套、公共交通设施、文体娱乐活动、物业管理服务以及教育资源等公共服务配套方面仍存在供需失衡问题,尚不能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因而,要通过加快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导入,扭转"大居"弱势群体集聚的薄弱态势,推动人口结构优化,带动市场化资源的注入,培育"大居"社区内生增长动力,将"大居"建成多阶层、多群体共荣共享的高品质社区。  相似文献   
49.
刘凯 《政法论坛》2020,(1):62-76
科学化是经济法学科发展的关键。法教义学呈现了法律科学的逻辑性、体系性和可验证性的基本要素,为经济法学的科学化提供了体系化的可能路径。根据法教义学"价值-规范-事实"的研究框架,在价值层面,经济法的社会功能是一种社会对国家经济治理权的想象和期待,旨在以正当、合理的经济介入方式维持和恢复经济系统的良序运行,经济介入的积极形式是培育市场功能条件,消极形式是对经济系统自主运行失序状态的纠正。在规范层面,经济法律规范体系可分解为四组经济法教义学的"理想类型",从而构建起由社会功能、公正优先和法律义务三个要素组成的法律命题体系。在事实层面,经济法应实现立法的体系化与司法的操作化,达成法教义与法治实践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