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8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自1999年美国宣布取消权益结合法以来,我国许多学者也认为我国企业合并应舍弃权益结合法而取购买法,但购买法的采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目前应以购买法为主导,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但必须严格限制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52.
关于改善公安执法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安执法环境是公安机关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社会土壤,执法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的工作成效。我们在对一线民警的执法环境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公安执法环境的现实因素,并就如何改善公安执法环境和加强民警执法保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3.
被害人的权益保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维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可以在明确保障被害人权益对构建和谐社会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放眼全球,立足国情,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提出保障和完善被害人权益的构想.  相似文献   
54.
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是各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共有的原则.而在我国行政上诉审中,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明显缺失,引入这一原则既可以为上诉法院确定上诉审查的范围提供依据,又可以使行政相对人的上诉权有效制约二审审判权,从而使上诉制度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55.
工会社会化维权是由工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是工会维权的成功路径之一,体现出创造性与实用性的高度统一,是科学维权的基本形式。工会社会化维权要求工会必须彻底摆脱狭义的维权观,通过广泛联手相关的权力部门,在全社会共同营造关心弱势群体的强烈氛围,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与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不断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56.
“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是对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履行维权职责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它鲜明地揭示了工会履行职责的态度和责任要求,界定了工会在现实条件下维权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手段,指出了工会履行职责的科学态度和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57.
性骚扰侵权责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骚扰是指违背当事人的意愿,采用包括语言和动作在内的一切与性有关的挑逗、侵犯和侮辱等方式,造成他人生理、心理损害或精神紧张的行为。它侵害的是受害人的性尊严权,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对于这种侵权行为,受害人可依法主张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性骚扰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有: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包括物质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惩罚性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58.
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利益需要法律的保护。本文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出发,针对农民利益存在的机制缺失问题,提出了经济法保护农民权益的原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59.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国外交理念经历了五大变化 ,包括外交从受意识形态制约转向按国家利益要求选择对外政策 ;从反体系外交转向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体系 ;从简单地按敌我友划线制定对外政策转向不结盟和全方位外交 ;从在美苏两超中作非此即彼的选择转向独立自主 ;从以政治、军事安全为外交主要任务转向重视经济外交等  相似文献   
60.
作为上诉被受理的条件,对上诉利益的判定将直接决定着当事人提起的上诉能否得到法院的受理.我国台湾地区及其他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的诉讼法理均认为,被提起上诉的一审裁判须对上诉人不利益,从而给上诉设置了一个较高的准入门槛.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上诉的条件,由此造成当事人对上诉权的滥用,其危害甚大.上诉利益标准的确立在我国具有现实必要性,应通过相关制度加以构建.同时,考虑到多元审级制度的构建将是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趋向,有必要对第三审上诉利益进行衡量与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