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8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苏区红色标语,为建设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发挥了积极的宣传鼓动作用。目前,在井冈山及中央苏区所在地,仍保存着大量的红色标语。这些历经磨难保存下来的红色标语,既是革命前辈留给后人的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价值功能不仅彰显在革命历史时期,更体现在对现实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2.
口述史学方法,在中国革命史研究领域运用较多,发挥了一定的研究功用,如井冈山斗争史口述史料的收集与利用就获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新史学与历史叙事学的繁荣发展客观上需要史学界更为重视口述史学研究,为历史学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3.
井冈山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共产国际、联共(布)究竟是什么关系,过去一直鲜为人知。共产国际解密档案公开出版后,这个问题才得以弄清。实际上,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热情关注、真诚支持的,他们关注“毛泽东的军队正在扩充”,认为“湘赣的形势相当好”,讨论了“援助朱毛问题”,表彰朱毛红军是“史诗般的英雄行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盛赞“井冈山根据地是最强大的根据地之一”,还论述了“朱毛会师”、“永新困敌”、“大柏地战斗”等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64.
赵怀普 《外交评论》2004,3(3):52-57
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作为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区域化运动中最为成功的典范,欧洲一体化在其漫长岁月中,积累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这些经验正在为世界其他地区所借鉴。和平与发展是欧洲一体化的基本目标,合作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欧洲一体化经验的精髓,在于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精神,它因而具有伟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5.
民刑冲突是法律冲突的表现之一,其困惑在于法律适用上的难以选择。总结民刑冲突现象有两种:一是涉嫌违法或犯罪的民刑交叉案件;二是合法与犯罪截然对立的民刑冲突现象。民刑冲突现象的产生原因关键在于平等的个体于内在理念上的冲突:即,民法的个人权利保护与刑法的社会利益保护的不同价值取向所至,也是契约自由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冲突。“民法优先”是契约精神在民刑冲突的法律适用中的必然选择。实践中应具体考量社会公正、功利主义、社会效益、从严解释四个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66.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军队群众工作,确立了新型官兵关系,焕发出普遍的革命热情;通过地方群众工作,密切了党群军民关系,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与全力支持;通过总结群众工作,得出一些重要的创新认识,奠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67.
心罚也称精神虐待或心灵施暴,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着,因其隐蔽性常为人们所忽视。本文从心罚形式、消极后果,教师施行心罚的自身原因和给教师的建议等四个方面,对心罚现象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以唤起广大教师的重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8.
决策素质与科学精神紧密相连。决策素质是科学精神的外在表现,科学精神是决策素质的前提和内涵。科学精神决定着决策素质的高下,决策素质决定着重大决策的成败。只有自觉地运用科学精神提高决策素质,才算真正到达了科学决策的殿堂。  相似文献   
69.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非常注重基层民主建设,尤其是在加强基层民主监督方面作了艰辛的探索:建立士兵委员会,广泛实行军内基层民主;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级工农兵政府,推行广泛的基层政治民主;由士兵民主管理伙食、监督经济开支,广泛实行基层经济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基层民主建设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保障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加强民主监督,依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0.
道家从文明的开端就参与了中国民族的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的建构,是中国道德哲学体系与中国伦理精神最重要的原色之一。道家伦理具有重要的精神哲学意义。道家为中国伦理提供本体论基础,弥补了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本体缺失的不足;道家的隐世避世为入世的伦理提供了一个退出机制,使富有弹性的安身立命基地的建构成为可能;道家在儒家的人伦原理之外提供了一套扬弃人生和人伦矛盾的人生智慧。但是,由于其理论体系中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和人格构造中难以弥合的内在分裂,道家伦理在中国伦理精神的体系中终不能成为主流和正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