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396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1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3篇
法律   118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71篇
综合类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墩  姚帅 《当代韩国》2010,(4):39-46
本文首先阐述了韩国过去与现在的贸易政策,以及韩国FTA政策从区域内向区域外的转变,并分别从国际、地区和国内三个层面详细分析了这一转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韩国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东亚区域主义的影响。随着更多的亚洲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积极影响。东亚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东亚各国是否有能力来共同协调相互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92.
This article traces a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participatory research, largely from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 Participatory research in the 1970s was mostly led by disciplinary scientists, and characterised by innovative activities and open academic debate, with some recognition that policy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was a political process. The 1980s saw a shift to learning from past experience, and a participatory mainstream developed, seeking methods for scaling up. Meanwhile, others sought to understand and influence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ir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and to keep open the academic debates. The author considers the 1990s as ‘lost years’, during which mainstream participatory practitioners became inward-looking development generalists, not so interested in learning from others outside their paradigm. The late 2000s provide a chance to re-recognise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mbeddedn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introduce strong, widely based disciplines; and learn from past activities that resulted in positive development outcomes (planned or unplanned).  相似文献   
93.
本文通过整理越南利用2010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之机,把南海问题进一步国际化的一系列举措,以及越南2010年以来试图寻求外部支持的动向,论证其试图把南海问题国际化的策略.指出越南把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举措是近期中越关系深层次矛盾处于微妙变动与复杂状态的最主要也是最根本原因.越南努力把南海问题国际化是与其长期以来推行的海洋经济战略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94.
韩国从威权政治体系向民主政治体系转型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基督教的影响、政治精英的战略选择、外部势力的影响、示范效应、合法性危机等。同时韩国在民主转型巩固时期也面临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军部势力的强大阻碍民主权力的发挥、政党制度化水平低影响民主进程的深化、地域主义的存在制约民主结构的形成、财阀规模的膨胀危害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以战略互信理论为主要依据,探讨了中日韩三国的战略定位,并在尝试建立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度模型的基础上,对影响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指出构筑和进一步建立中日韩三国稳定的战略互信关系,是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构建的核心和基础。  相似文献   
96.
韩国出兵越南对其国家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参加越南战争对于韩国来说是一次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在与美国关于越南战争问题的讨价还价之中,韩国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美国战争补贴,还获得了企业开拓市场的机会,同时在政治上增强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和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因此,韩国出兵越南参加越南战争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一把利剑.  相似文献   
97.
中韩FTA的建立对我国电子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关系、竞争力及关税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韩自由贸易区(FTA)建立后,在给我国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电子产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短时期内,也会给我国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产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8.
腐败的蔓延和加剧已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迅速完成了以经济起飞为核心的现代化过程,但腐败之风却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而愈演愈烈。尽管腐败现象的加剧与现代化进程有着直接关联,但它对于韩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腐败问题已成为韩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障碍。经济发展与腐败蔓延的齐头并进是韩国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腐败是现代化的润滑剂,恰恰相反,正是历届政府轰轰烈烈的反腐败运动,才保证了韩国现代化的成功。现代化进程中韩国在反腐败方面所留下的经验教训,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
东北亚地区科技实力较强,区域内各国科技优势互补,各有所长,各有所需,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国际科技合作。近年来,为了提升科技产业国际化水平,大连不断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科技合作。大连与东北亚地区的科技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应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大连与东北亚地区科技合作的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韩国在运用平衡计分卡改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实践上成效显著。富川市是在韩国构建平衡计分卡系统的标杆组织,其经验对平衡计分卡的中国化具有以下几点启示:要明确引进平衡计分卡的目的;要提高公务员对平衡计分卡系统的认识水平;要以培养内部专家为主;对新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开发不急于求成;指标的设置要力求真实反映国情民意及地区之间的差异;实施完整的变革管理程序;要谨慎处理公民参与评价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