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9篇
  免费   55篇
各国政治   126篇
工人农民   154篇
世界政治   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8篇
法律   459篇
中国共产党   309篇
中国政治   831篇
政治理论   319篇
综合类   115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从明清晋商看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晋商的成功之本。明清晋商以诚信为经营理念、无形资产和修身准则,雄居商界达五个多世纪。晋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62.
可持续发展位是用来分析当前国际关系的一个新视角。本文从这样一个视角来分析当前错综复杂的中日关系,并认为当前中日关系发展的症结在于中日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位优势之争。  相似文献   
963.
法律监督是保障法律公正实施的制度性措施。本文从我国传统文化及现存法文化对执法的影响,以及建设法治社会目标等角度阐述了构建法律监督机制的合理根据,从检察机关的性质及其发展历程,说明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适格性,并从法律监督机制运行角度阐述了当前法律监督制度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4.
从法律文化的视角,构建“巴楚民族文化圈”,将其作为中国区域文化的一个独特类型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是扩展中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研究领域的一种尝试。本文拟通过巴楚民族文化圈的演变、特点、民族法文化转型与现代化诸问题的初步构想,阐明此课题研究的主旨和目标,及其现实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65.
丽江古城纳西和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福泉 《思想战线》2005,31(2):48-53
自明代以来, 一批又一批的汉族移民定居古城, 陆续接受了纳西人的语言、服饰及生活习俗, 同时也将内地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带入了纳西古城。在历史的进程中,藏、白等民族也有不少人定居古城, 与纳西人通婚。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互补, 使这座古城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成为一个突出体现了中华各个民族“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典型社区。  相似文献   
966.
文化书写与对象建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立 《思想战线》2005,31(3):88-94
从文化书写与人类学对象建构的关系这一角度看,依据人类学者的研究建构取向及所建构对象的类型,人类学的文化书写大致可以分为志、论与新志3种。其中,“志”所建构的是单向度的浅层对象实在;“论”建构的是单向度的深层对象实在;而“新志”建构的是双向度的浅层对象实在,在建构向度上力图克服前二者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967.
台湾女作家萧丽红的获奖小说《千江有水千江月》处于一个新旧文学潮流交替的连结点上。其成功和魅力在于它既描摹了乡土文化里鲜为人们具体表现的女性群像,描摹了她们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和独特体认,又叙写了女性自身不同于一般男性的乡土想象和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968.
文化现代化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经过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969.
In light of the notorious “frontloading” phenomenon in U.S. presidential nominating election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political culture and state primary scheduling, for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how differences in institutionalized community values may have affected the equity with which democratic voice has been distributed in modern presidential nominations. Using stratified event history analyses of nomination campaign schedules from 1972 to 2000, we find that “moralistic” states tend to schedule primary dates earlier in the campaign season than do individualistic or (especially) traditionalistic states, particularly in states with more ideologically liberal elites. Moreover, this tendency toward frontloading among moralistic states becomes more dramatic as racial homogeneity increases relative to other states. These results disturbingly reveal that the democratic voices of racial minorities have often been muffled under the modern institution of presidential nominations.  相似文献   
970.
The article summarises key aspects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British film industry since the election of a Labour government in 1997. The process of amalgamating a variety of existing institutions (including British Screen, the British Film Commission and the Arts Council's Lottery Film Department) into the new UK Film Council is described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s in the English regions is considered. The issue of the continuing American dominance of the industry is explored and this is related to the contentious concept of an economically 'sustainable' domestic industry. In conclusion it is proposed that more careful attention be given to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current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