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7篇
工人农民   31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变相资本主义论"是海外学者关于邓小平理论实质的一种判断.本文首次系统梳理了"变相资本主义论"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它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邓小平对待资本主义的方法论.一句话,"变相资本主义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72.
新自由主义剖析:实质和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入研究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新自由主义,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既吸收和借鉴其中的合理因素,又抵制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3.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瓣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能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存亡这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的高度,探讨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强调指出:斯大林不能承认、不正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碍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斗争实践;戈尔巴乔夫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成是资本主义在性质上的根本改变,否定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一味地同西方世界搞“一体化”,是为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策略效劳。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关键在于不要从主观臆想中,而要从客观的实际影响中去把握它。  相似文献   
74.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构想;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的视点转向东方时,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在世界凯歌行进中能把落后国家带到新世界中来”,以及俄国农村公社“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新社会的思想。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和崭新的21世纪,社会主义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得到了实践,但其路径和成效迥异,一方面是西欧社会民主党蜕变为资本主义的政权党、改良党,另一方面是苏东剧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100多年来东西方社会主义实践形成的强烈对比表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有模式,但没有固定的模式,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原则给予我们新世纪的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5.
《Communist and Post》2019,52(2):81-91
The issue of the Marxist character of “Mao Zedong Thought” has never really been resolved. The present work i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lassical Marxism of 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 and the ideology of Mao Zedong. The argument is made that whatever Marxism there was in Maoism was the “creatively developed Marxism” of V. I. Lenin—which allowed for socialist revolution in retrograde economic circumstances—something that had been specifically rejected by Marx and Engels. That led to the theoretical idiosyncrasies that characterized Maoism throughout its history, and ultimately resulted in the form rejected by Deng Xiaoping and post-Maoist China.  相似文献   
76.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面对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客观地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正确地同他们处理好关系,这是决定党的政治路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认识和对待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77.
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起点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决定的,是由社会历史规律决定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而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合法值”与价值“合理性”就在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78.
资本主义文明传承和发展着人类历史进步的同时,也蕴孕和延续着资本主义矛盾和弊端.在全球化历史进程中,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具有双向效应一方面资本主义文明的再发展起到推进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又派生出无法忽视的或潜藏或显现的社会问题,带来负面效果.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具有"文明"与"不文明"并存的双向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9.
What explains the almost wholly negativ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factors on post-uprising democratization prospects?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utility of rival “diffusionist” and neo-Gramscian political economy frames to explain this. Multiple international factors deter democratization. The failure of Western democracy promotion is rooted i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dominance of global finance capital and the norm of democratic equality; in the periphery, neo-liberalism is most compatible with hybrid regimes and, at best, “low intensity democracy”. In MENA, neo-liberalism generated crony capitalism incompatible with democratization; while this also sparked the uprisings, these have failed to address class inequalities. Moreover at the normative level, MENA hosts the most credible counter-hegemonic ideologies; the brief peaking of democratic ideology in the region during the early uprisings soon declined amidst regional discourse wars. Non-democrats – coercive regime remnants and radical charismatic movements – were empowered by the competitive interference of rival powers in uprising states. The collapse of many uprising states amidst a struggle for power over the region left an environment uncongenial to democratization.  相似文献   
80.
张新光 《中国发展》2009,9(1):49-53
二战结束后,法国通过土地集中和增加资本投入等途径,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区域化、产业化、合作化、社会化、农民职业化的步伐,在家族化和公司化农业经营的基础上,既保持欧洲大陆地区农业生产的传统特点,又顺应当今世界农业国际化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