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篇
  免费   58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9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16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123篇
政治理论   39篇
综合类   50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行政合同行为作为行政机关的活动方式之一 ,其纠纷的解决应适用行政诉讼 ,但现行诉讼结构 ,包括判决都是建立在单方的行政行为之上的 ,这种判决制度在判决的前提、判决的类型及判决适用条件等方面都不适应行政合同纠纷解决的需要。我们应建立多元的审查原则 ,放宽适用条件对现行判决加以合理整合运用 ,同时增加判决类型 ,以适应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2.
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7条禁止未登记领取房屋权属证书的房地产转让,这一规定不知扼杀了多少本应完成的房屋买卖交易.无论从立法的目的及公共政策的考虑来看,还是从市场交易的经验的视角来看,此条规定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均存在令人疑虑的地方.此外,即便按照财产交易法的理论逻辑体系来看,此规定也不能自圆其说.作为一条脱离了生活实际和法理体系的立法,修改也许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合同外包日益成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机制。本文基于二手数据,在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发展状况(2000~2009)的概括性分析中发现,2000年以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发展迅猛,其应用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均前所未有,并且逐步迈入法制化轨道。由于影响合同外包成效的因素相当复杂,政府显然缺乏相关操作经验,无论是在合同外包的决策当中还是在实施当中,"审慎"是最明智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4.
就我国民法典应否设立债法总则的问题,学术界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并各自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立法建议。债法总则作为统帅债法规则并指导债法适用的总纲,应当为我国民法典所确立。这既是债法总则的功能使然,也是由风险社会中的民法定位决定的,而且还是我国民法典借鉴域外同类立法经验的理性选择。我国未来民事立法过程中,应当努力修正债法总则与《合同法》总则及《侵权责任法》总则之间的关系,使后两者适应债法总则存在及适用之需要而做相应的修剪与调整。在我国民法典之债法篇的具体安排上,应当将债法总则作为单独的一章列于债法篇之首,并依次规定各种具体债。  相似文献   
995.
高校高学历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构建高学历辅导员与高校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能增强其对高校组织的认同感,有效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该心理契约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所在高校的认同程度、对辅导员职业的理解、对自身的要求和辅导员的工作对象。通过对学生、学校和辅导员自身等三个层面的背景分析,从职业生涯、参与管理、职业承诺、高校组织文化、职业心理辅导等五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高学历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996.
小产权房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棘手问题.法律对买卖小产权房的合同效力无明确规定,政策却持否定态度.政策禁止进行小产权房交易指向的是公共利益的保护,但并非所有类型小产权房都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对买卖小产权房的合同效力可行进行类型化处理.  相似文献   
997.
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对于案件的定性具有重大影响,理论界及实务界对此也有多种观点,莫衷一是.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只能产生于签订合同前(包括合同签订时),行为人签订合同前(包括合同签订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则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行为人签订合同后、财物交付前产生非法占有目的,应认定为诈骗罪;行为人签订合同及财物交付后产生非法占有目的,应认定为侵占罪.  相似文献   
998.
把企业劳务职工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最大限度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重要方面。要解决好认识上的不到位、政策滞后、观念陈旧及工会经费等问题,营造"人人平等"的良好劳动关系,稳定职工队伍,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999.
冉克平 《法学论坛》2012,(4):109-115
当事人一方因受第三人的欺诈或胁迫,与相对人所订立合同的效力,集中地表现为该方当事人、相对人以及第三人之间利益冲突。这里的"第三人"并非当事人一方与相对人以外的任何人,而是受到特定的限制。对于一方当事人受第三人欺诈或胁迫而订立合同的效力,应该采纳《荷兰民法典》所代表的效力模式,以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合同一方当事人受第三人欺诈或胁迫的事实,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撤销该合同的条件。如果遭受欺诈或胁迫的一方当事人受有损失的,可以要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其全部损失。  相似文献   
1000.
王全兴  倪雄飞 《现代法学》2012,34(4):187-193
我国现实型罢工具有劳资性罢工与政治性罢工混合、权利争议罢工与利益争议罢工混合、群体性罢工、谈判前罢工、非法罢工等特点。鉴于现实型罢工的诸多弊端和罢工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可避免性,应当积极推动现实型罢工转向目标型罢工,即分别采取措施,促使混合型罢工转向劳资性罢工和利益争议罢工、群体性罢工转向团体性罢工、谈判前罢工转向谈判中罢工。此种转型亦即对现实型罢工的预防。与罢工转型同步且引导罢工转型的罢工立法,其策略要点有:罢工立法的样本以目标型罢工为主;灵活处理集体合同立法与罢工立法的关系;妥当安排集体(群体)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立法与罢工立法的关系;坚持罢工保障与罢工规制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