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197篇
中国共产党   173篇
中国政治   287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3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权力监督 ,发展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  相似文献   
282.
农业经济的落后已成为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以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为切入点构筑现代农业新模式,实现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间的互补与联功发展,是提升兰州农业发展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83.
围绕着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我国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多种路径并存的制度体系,为公共利益提供全面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机制之间应如何衔接的难题。衔接规则的缺失会引发不同机制功能重叠、相关主体角色错位、权责不明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制度功效的发挥。因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多维衔接机制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任务。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衔接安排本质上是行政权能和司法权能的优化配置问题。基于二者的权限划分与功能定位,结合我国实践和域外经验考察,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衔接安排应当遵循"行政救济优先于司法救济"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制度设计层面,通过明确政府索赔权的适用范围,确立行政执法的优先性;通过完善民事公益诉讼启动的前置条件,确立行政救济的优先性;通过完善具体的诉讼程序规则,确立"先行后民"的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模式。  相似文献   
284.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及其立法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消除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的负外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生态效益补偿的含义和范围是实现生态效益补偿的基础。针对我国存在的立法问题,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85.
陈新汉  徐玲 《理论学刊》2007,46(8):75-81
民众评价活动在众多个体评价活动的传播互动中形成。其"无机方式"使得它容易被民众领袖和权威机构误导,由此就产生了悖论。言论自由是解决这一悖论的重要途径。可以从哲学的自由角度和政治学的民主角度来理解言论自由的涵义。不同涵义的言论自由对于悖论解决的意义不一样,它们相互补充。要在政治文明建设中促进民众评价活动中的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286.
北京的人口规模提早10年达到1800万的容忍阈限,这给北京的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都带来风险。但北京人口安全的实现,需要的是法治化的治理方式,唯此,才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相符。  相似文献   
287.
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建设现代企业文化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8.
佛教以缘起论为哲学基础,以众生平等为核心价值,以尊重生命、爱护环境为行为规范,以净土为终极理想,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伦理思想。佛教生态伦理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命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借鉴,并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289.
生态文明视野下桂林循环农业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诉求。桂林市作为全国首批循环农业示范市,近年来探索总结了"养殖+沼气+种植"等一系列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制定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还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加大宣传推广和技术开发力度,以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科学发展,推进桂林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90.
本文通过厘清法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规律,指出了应用现有法学方法论诉诸法律来解决环境问题之乏力,并认为科学发展观作为崭新的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超越,它将引发一系列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一变革反映在法哲学领域,则主要是触发了法学方法论的创新和法律生态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