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0篇
  免费   89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73篇
世界政治   8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546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106篇
政治理论   112篇
综合类   2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22.
张泽涛  崔凯 《法律科学》2012,(4):181-188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废除了传统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重新确立了由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等三种新的戒毒措施构成的强制性戒毒体系。该法近五年的运作实践表明,这三种戒毒措施的实施效果违背了立法者的初衷,“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模式所造成的弊端也逐渐开始显现。我国应该明确“社区为主、隔离为辅”的强制性戒毒措施体系,同时对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进行制度性完善。  相似文献   
23.
我国自2002年起开始施行公益性岗位的政策,这一政策对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失业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依靠政府进一步开发和购买公益性岗位的难度很大。本文对国内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转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以社区为平台,通过推动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和吸收就业的功能,以推动公益性岗位的增加。  相似文献   
24.
日本部分工时劳动发展当中,差别待遇问题日益突出。在日本社会特殊的雇佣体制下,同工同酬原则一直不被认可,禁止差别待遇缺乏法源依据。2007年《部分工时劳动法》作出重大修正,最大的亮点是有限度的导入了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均等待遇原则,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劳工给予同工同酬保护。中国非全日制用工发展中差别待遇问题同样突出,日本修法的经验对于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
本文采用实践社会学视角,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利用对一个亲属群体生育实践的访谈数据,从时空两个维度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男孩偏好生育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机制,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生育政策对男孩偏好文化再生产机制的影响,发现在生育政策背景下,部分农民因为偏离传统的例行性生育路径而陷入"生育困境",并从两个方面引发男孩偏好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1.在生育困境的压力下,一些文化要素伴随生活事件不断的卷入生育实践之中,使得直接遭遇生育困境的行动者在日常生活的互动中领会到男孩的社会意义;2.亲属网络将所有亲属卷入到当事人的生育困境之中,从而引发出对生育实践的集体性反思。正是这些日常的生活事件与亲属网络使得男孩偏好文化在广泛的时空向度上延伸。  相似文献   
26.
Why are some local governments more successful than others in managing resources and delivering services? And even more vitally, how can malfunctioning governments be reformed so that they perform their responsibilities more effectively?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s overarching questions b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in the context of decentralisation and local governance. It shows–both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that performance outcom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extent to which people can hold their governments accountable through political institutions. The basic hypothesis underlying this research is that political accountability, either by encouraging sanctions upon non‐compliant public agents or simply by reducing the informational gap regarding government activities, will create forceful incentives for elected officials and civil servants to reduce opportunistic behaviour and improve performance. Using a cross‐sectional regression the hypothesis is empirically tested against evidence from newly empowered local governments in Indonesia. The empirical findings broadly support our hypotheses. Improved public services on the ground, both in term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require informed and well functioning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that allocate resources to priority areas that meet the demand of the broader community.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7.
The aim is to explore experiences and considerations of social workers regarding irregular migrants, understood as being prone to be “collateral damage.” It is revealed that some social workers approve assistance exceeding that which can find support in the national legislation. They are hereby addressing the normative conditions for recognition and installing new frames for apprehending irregular migrants. This process is referred to as a reframing of recognizability. By exceeding the limits of “belonging,” social workers question their profession's national link as well as the inability of a nationally anchored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work to deal with irregular migrants.  相似文献   
28.
陶林 《河北法学》2007,25(4):83-86
服务贸易领域保障措施立法是近年来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新领域.在国际上,围绕着服务贸易总协定ESM的建构引发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激烈争论,反映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利益和立场.提出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建构中所应采取的立场,分析我国服务贸易保障措施立法的成就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服务贸易保障措施立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9.
建立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起中共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启动“为了未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其中对未成年犯罪人实行社区矫治是一项重要的对策,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专门的未成年犯罪人的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我国已实行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地区的先进经验以及国外一些实行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制度的成功经验,拟从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立法、组织领导、队伍建设、人员素质、矫正方案和措施、基金保障、监督考评机制等几方面来探讨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30.
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静霞 《法学研究》2006,28(3):128-142
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及进一步的规则完善是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中的重要议题。GATS 规则谈判中的焦点问题包括国内监管纪律、紧急保障措施、服务的政府采购及补贴等。根据香港“部长会议宣言”及附件 C,新一轮服务谈判的发展将表现在谈判目标、方法、时限及关注发展中国家利益等各个方面。我国应积极参与这些谈判,在具体承诺和规则制定方面维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