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69篇
工人农民   105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301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139篇
政治理论   59篇
综合类   26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土地征用存在诸如土地征用权滥用 ,征用程序不严格、不民主 ,征地补偿范围过窄、标准过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思路 ,具体提出了七点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租赁论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已成为事实,但如何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依《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9条规定,分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租赁、作价出资或者入股三种方式。实践中往往采取以土地使用权出让为主,土地租赁为辅的模式,但是从土地使用权出让理论的形成历史以及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来看,土地使用权出让就是土地租赁,我国应在今后的立法中抛弃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理论,采用土地出租的理论,避免重复立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对策,使之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地役权与相邻权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我国地役权立法应在地役权的名称、主体、空间地役权、限制、设定原则、登记等问题上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权利身份化背景下集体剩余的存在以及女性和集体之间挤出博弈的展开,认为女性土地权益被侵害的体制根源在于土地权益的身份化,而女性土地权益的保护,归根到底也要通过土地权益的个体化或去身份化来完成。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型期的政府职能与土地市场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市场的发育和繁荣与政府所提供的制度规则与激励是分不开的。但由于经济转型期政府职能的“缺位”与“错位”等问题使土地市场的发育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对经济转型期政府在土地市场发育中的职能缺乏规范的分析,对政府在土地市场发育中的职能认识不清是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经济转型期政府职能定位不同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对市场的培育非常重要。因此,政府应该在明晰土地权利、培育竞争主体、维护土地市场竞争秩序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实施有效的公共政策供给以调控土地市场,从而维护土地市场的良性发育。  相似文献   
17.
女性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权益是农民的主要权利之一,也是衡量农村男女两性权利平等程度的主要标志。我国女性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现状不尽如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男权社会的遗毒和民间法对国家法保护女性土地权益的扭曲。纠正这种现象,需要强化女性土地权益平等的观念,健全女性土地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引导民间法走向性别公平与公正,优化土地资源平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所。农村征地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分配,法律、政策、非正式规则之间的搏弈更加剧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征地所引发的农民失地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由此带来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隐患。  相似文献   
19.
Do variations in land ownership affect people’s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Quantitative, cross-country research on this topic suffers from the non-comparability of regulatory systems and cultures, and the use of crude indicators to identify participatio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overcome these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by employing indicators of procedural and substantive participation in a structured, diachronic comparison of qualitative data from five sites in China – an authoritarian state, which, however, requires residents of urban communities and villages to participate in ‘self-government’. It examines whether and why changing land from collective ownership to state ownership, and residents’ compensated acquisition of cash and secure, fungible assets, strengthens or weakens participation in self-government. In the research sites,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is found to stimulate participation in self-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nd to state ownership and people’s acquisi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weakens participation. The robust results of the study support the direction of a causal argument that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is conducive to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scholars and policymakers should consider the potentially advers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changing land ownership. A further implication is that, absent substantial political reform, an urbanized China might be less rather than more democratic at the community level.  相似文献   
20.
后土地财政时期出现的财税现实困境暴露出过往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究其根源,无疑是现存财税制度的供给无法有效应对后土地财政时期的预期。面对财税领域特别是地方财政增量减少的窘况,并不能一味以外延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方式来解决。应以财税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转变“全能政府”的传统观念,运用财税衡平理念和理论,强化内涵式减支增收财税法制供给与实施保障。只有矫正过往稀缺财税资源粗放使用的痼疾,使财税资源集约化配置,才能产生有效率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功效。应通过财税衡平法律机制的纠偏,优化财富分配的社会实质公平效能,最终实现新时代社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