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5篇
  免费   229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200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85篇
法律   3385篇
中国共产党   541篇
中国政治   1343篇
政治理论   310篇
综合类   35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734篇
  2011年   717篇
  2010年   651篇
  2009年   660篇
  2008年   752篇
  2007年   817篇
  2006年   779篇
  2005年   681篇
  2004年   624篇
  2003年   471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前提;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72.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政府论》是他的代表作,也是集中论述自由与法治思想的地方。如果撇开这种思想的阶级因素及历史局限性,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政治学、法学实践仍旧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73.
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和谐,也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法治为基本方策来构建和谐社会应是最佳选择.应以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解读为逻辑起点,从现存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入手,对现存法律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保障提供基本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74.
中国当代法制中,法律传统的本土资源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一是为当代中国法制所传承的传统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二是遗存于当代中国法制中并被赋予新的生命力的传统实体法律制度;三是当代中国法制所保留并改良的传统程序法律制度.这些本土资源构成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基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法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5.
吴国喆 《法学研究》2007,29(6):18-30
善意是对虚假信息传递途径的不知情,它必然与行为相关联,与恶意存在非此即彼的互异关系。善意的判断与过失的判断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基于利益衡量,行为人的重大过失妨碍其善意的成立。由于善意认定方法的综合判断属性及对客观事实的适度超越性、认定结论的弹性化、非验证性以及很难直接以反证推翻的特征,决定了善意认定的法律判断属性。在具体认定过程中,反推技术是一种便捷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6.
汪青松 《桂海论丛》2007,23(4):22-24
规避行政道德失范既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行政道德体系的需要,更是实现依法行政和抵制行政腐败的需要。目前,规避行政道德失范的路径依赖主要是机制构建,即高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价值观的行政道德指引机制,切实加强行政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的教育濡化机制,稳步推进行政道德规范向行政法规的转化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和公正的行政道德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对行政道德失范的全方位监督制约机制,成立富有实效的行政道德失范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277.
中国-东盟民事司法协助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各国间互涉民事案件呈现增长趋势。现行的中国—东盟民事司法协助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中国—东盟民事司法协助机制亟待完善。文章对中国—东盟民事司法协助制度构建前提及协助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278.
胡冬华 《理论建设》2021,(1):100-107
中国共产党人的“五四阐释”是指中国共产党人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五四运动的回忆、评价与反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的领导力量、动力、阶段划分及任务等方面阐释五四运动,建构了“五四阐释”的革命话语;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奋斗目标、各阶段历史任务及青年的奋斗方向等方面阐释五四运动,建构了“五四阐释”的建设话语。文章回溯了中国共产党人“五四阐释”的建构历程,对深化五四运动的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9.
苏轼在强调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权威的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采取了法外权变的特殊手段。这种看似突破法律的行为,恰恰是苏轼对法律的社会治理效果深入思考的体现,反应了苏轼对法律的深入认识。苏轼的权变思想源于其务实致用与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希望通过法外权变真正解决社会问题,而非不分缓急墨守成规。对于事关民生要害的案件即便突破法律规定也要尽快解决,避免更严重的后果。苏轼的这种权变思想,对当代的法治建设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80.
法律解释(学)的理据、概念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赟 《法律科学》2010,(4):32-39
法律解释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种种质疑(如它可能导致法治的消解),而法律解释学界迄今似乎并未有力地回应这些质疑。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法律解释学本身还没能清楚地解决如下一些问题:它的理论依据似乎游移于传统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之间;它对“解释”的解释并不清晰,因为当前的法律解释学似乎没能意识到解释其实同时是方法、存在并且还具有哲学研究的属性;它一定程度上无视法律解释学与法律解释之间的互渗、纠缠,这种无视反过来又模糊了它对自身的定位;等等。可以说,只有当法律解释学厘清了上述问题,才可能较好地回应当前的诸种质疑,进而证立其自身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