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篇
  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624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158篇
政治理论   81篇
综合类   46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隐名合伙是在出名营业人与隐名合伙人之间发生的一种内部合同关系,与借贷合同、委托合同、租赁合同、雇用合同存在不同的制度价值和技术设计。它是公民投资和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不可替代的重要法律形式,也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我国应当对隐名合伙这种成熟的投资经营模式予以明确承认和保护。  相似文献   
942.
The judicial production of law and the legislative production of law make a striking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wo legal traditions. Despite of these differences, judges in both legal traditions in adjudicating cases have a common task, which is the application of legal rules to the facts of cases pending for judgments.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certainty and the “discretion” is universal for any legal system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it poses a hard dilemma for the rhetoric of rule of law. In the transitional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where rapid social changes and transformations take place, the judiciary and judges can not escape from taking more active roles in interpreting or even law making process. It arouses much controversy, particularly in continental legal traditions, for the judiciary is deemed to perform a mechanical role in adjudicating cases.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nalyze the needs for judicial law-making function in China and its reasons. It reveals tha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law despite its ambiguous legislative position.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judicial activism is inevitable against the transitional nature of current Chinese society.  相似文献   
943.
戴琼 《政法学刊》2000,17(2):34-37
关于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各国的理论和实践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在我国,应采用“分割法”来确定合同各个不同方面的准据法;对于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除了违反本国强行法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外国法不能选择外,当事人可以选择任何国家的法律作为合同的准据法,当事人选择时,应采用明示方式;而关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则应采用“特征性履行说”来确定最密切联系地法律。  相似文献   
944.
欧盟国家地方税立法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个主权国家而言,地方税立法权是一个既重要又复杂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地方税立法权制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宪政体制,而且与该国的历史与传统也紧密相关。欧盟国家的地方税立法权体制因各国的国情不同而不尽一致,德国、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所采行的模式颇具代表性,基本囊括了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主要几种模式。对欧盟这几个主要国家,特别是法国的地方税立法权进行考察,有利于对中国在构建本国的地方税立法权体制时将其作为参考借鉴的资讯。  相似文献   
945.
侵占罪的设立 ,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大进步。但由于它是一个新罪名 ,因而难免有其不完善之处。司法实践证明 ,侵占罪的立法缺陷日渐显露 ,如把侵占罪规定为自诉案件范围 ,但在侵占公有财物和侵占案需要侦查时 ,其明显无法解决。再如 ,规定“拒不退还”和“拒不交出”为侵占罪成立的要件 ,但对这一要件何时具备的认定 ,实在难以把握。本文将对上述问题逐一论述并试图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46.
行政性ADR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性ADR是行政机关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非诉讼解决机制,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逻辑支撑:诉讼救济的不足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权力分立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为其提供了可能性基础;本身固有的资源优势使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行政性ADR具有重大的法律价值和意义,它有实现正义、维护秩序和政策形成的法律机能。作为一种特殊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行政性ADR应注意贯彻以下几项基本原则:自愿原则、及时原则、程序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947.
The present study extends the work of Crain and Goff (1988) by examining the political determinants of the earliest decision to adopt legislative television on a permanent basis at the national level in the United States. Data on legislator and district characteristics are used to explain the 1977 vote to adopt C-SPAN coverage of proceedings in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Logit regress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length of service and extremity of political views/ideologies had clear an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oliticians' votes concerning the adoption of legislative television. As with Crain and Goff (1988), these measures capture some element of legislator self-interest.  相似文献   
948.
施正文 《法律科学》2006,24(5):155-163
中国税法通则的基本定位应当是调整税收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共同问题和综合问题的通则性立法,主要规定税收征纳过程中的实体基本制度和程序基本制度,是税法体系中的一般法,是规模适度、体系科学、赋有现代法治理念的现代税收通则法。在立法时,应当侧重从健全和完善税收法律体系的角度,重点处理好与宪法、财政法、立法法、行政程序法、税收征管法、民法的关系。在搭建立法架构时,应当以“总则——纳税义务——税收征纳的一般规则——税收确定——税收征收——税收执行——税收争讼——法律责任——附则”为立法主线。  相似文献   
949.
授权立法有着迅速、灵活、专业性强的优点,但也具有内在的危险性,所以必须对授权立法加强监督以防止其走向异化。目前我国对授权立法的监督存在重大缺陷,为保障授权立法的质量,充分发挥授权立法的积极作用,应完善我国的授权立法监督制度,实行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  相似文献   
950.
论船舶优先权的物上代位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现行《海商法》不承认船舶优先权具有物上代位性这一特性,运用立法论的基本观点,剖析了《海商法》关于船舶优先权的规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