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篇
  免费   32篇
各国政治   27篇
工人农民   51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4篇
法律   352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184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4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促进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健全和谐民族交往关系的协调机制,排除影响民族关系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62.
对于临夏州境内的回族、东乡族、保安族和撒拉族而言,其身份认同存在双重性即民族认同和教派认同。临夏州民族关系的稳定除了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合理调解之外,民族内部的调解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3.
164.
船员劳动关系问题具有不同于其他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针对船员劳动关系的特点,对雇佣关系、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等法律关系进行了辨析,认为船员与船员服务机构之间应建立劳动关系,船员与外籍船舶所有人之间的雇佣关系由准据法调整,船员与中国船舶所有人之间的雇佣关系或称劳务关系由民法调整.同时指出,有效的海事行政监管措施有助于确认并统一船员与船员服务机构之间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5.
通说将犯罪客体与民事、经济、行政等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严格区分,并将之限定为刑法分则规定的社会关系的整体,是不可取的。否定犯罪客体在犯罪认定中的作用,缺乏说服力。以法益等替代犯罪客体中的社会关系,并不可取。犯罪客体具有事实判断与价值评价双重功能。法律关系是犯罪客体的重要内容。正当事由符合特定法律关系,没有侵犯犯罪客体,不能认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166.
刑法理论发展史上,经由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实证学派的对立纷争,罪刑关系经历了从罪刑均衡到"人"刑对应的演绎脉络。我国当代刑法理论确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藉由刑事责任论的建构和充实,较为完美地实现了罪刑关系范畴中行为考察和行为人评价的统一。梳理从罪刑均衡到罪责刑相适应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伴随刑法理论的发展,犯罪人逐渐实现从消隐到凸显的地位变迁。当代刑法学的发展方向,应是日益重视行为人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人格特征的评价。以此为视角,我国刑法学应从理论上更加重视主观因素和行为人因素的植入,在实践中更加关注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评价和犯罪恶性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7.
段雪辉  李小红 《求实》2020,(3):57-68,M0005
社会组织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聚焦社会组织行动策略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外部制度环境制约下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微观运行机制。运用"制度环境-行动策略-行动目标-行动任务"的分析框架,着重探讨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剖析复杂制度环境下社会组织行为策略选择及其多元化行动路径。S市G组织的个案研究表明,G组织通过"双向汲取"的行动策略能够实现社会组织行政性目标与社会性目标的双重目标达成。由于G组织接受任务的不同行动目标来源以及不同任务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差异,使得G组织"双向汲取"行动策略呈现出复杂制度结构约束下的多元化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68.
在尼采的视角主义和福柯的主体解释学等欧陆哲学的影响下,历史认识论结合观念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历史语境,考察了科学客观性的概念的历史建构过程,加深了人们对科学实践的复杂性的认识,并为科学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9.
In many political systems legislators face a fundamental trade‐off between allocating effort to constituency service and to national policy‐making activities, respectively. How do voters want their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to solve this trade‐off? This article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is question by developing a conjoint analysis approach to estimating voters’ preferences over their legislator's effort allocation. This approach is applied in Britain, where it is found that effort alloca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voter evaluations of legislators, even in a political system where other legislator attributes – in particular, party affiliation – might be expected to predominate. This effect is nonlinear, with voters generally preferring a moderate balance of constituency and national policy work. Preferences over legislator effort allocation are not well‐explained by self‐interest or more broadly by instrumental considerations. They are, however, associated with voters’ local‐cosmopolitan orientation, suggesting that heuristic reasoning based on underlying social dispositions may be mo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preferences over representativ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70.
战后初期,日本民间14个团体组成的中国战俘殉难者追悼执行委员会为督促日本政府尽快解决掳日劳工遗骨送还问题,积极开展劳工遗骨调查、追悼活动,并与政府进行交涉,促成了一批劳工遗骨的归国。日本政府相对于民间团体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则呈现出"不承认""不作为""与政府无关"的敷衍态度。日本民间和平团体开展的掳日劳工遗骨送还运动推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正是因为战后初期特殊的国际局势与中日关系,致使掳日劳工遗骨归还问题逐步演变为战争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