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2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0篇 |
工人农民 | 16篇 |
世界政治 | 8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4篇 |
法律 | 141篇 |
中国共产党 | 21篇 |
中国政治 | 78篇 |
政治理论 | 15篇 |
综合类 | 2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俄罗斯由转型而引发的贫富差距问题,对社会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道德规范下降,公民淡漠政治,公信力大大降低等。现如今,俄罗斯的贫富差距并没有消除,但整个社会形势却不断好转,人民的乐观情绪不断增长,国家也在稳定中不断走向复兴。从这些现实状况来看,俄罗斯社会似乎摆脱了贫富分化的纠结,已然超越到了另一个发展阶段。俄罗斯转型期的公共政策、阶层分化模式、阶层状况等一些措施与现实,不失为解释这两种情势变换更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42.
443.
夫妻共同财产管理权是维护夫妻共同财产价值所必需的,我国未来的立法应当增设这一制度。管理权分为一般管理权和特别管理权,二者对财产的处分有所不同。管理权有三种行使模式,针对不同的情形应当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为实现管理制度的立法目的,还应当明确管理人的义务和对非管理方的救济。 相似文献
444.
新形势下农民素质面临的现状及应对策略——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且要提高农民(农民工及子女)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从业能力、法律意识、思想道德水准、身体素质等,以期促进和谐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445.
刑事再审程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年来的司法实践看,法院和检察院对再审程序的适用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但同时不服生效裁判的申诉却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调查表明,人们对现行刑事再审的制度设计评价并不高.现行刑事再审程序的运作实际上也已陷入了困境.这是因为立足于发现事实真相、纠正错误裁判理念的原制度设计存在启动主体不适当、再审理由不具体、审理程序不规范、裁判效力不确定的"四不"缺陷.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从创新制度的立论基础出发,树立以程序正义为核心价值的"特殊救济"再审理念,以启动程序的法定理由具体化为切入点,严格限制法院自行再审的职权,规范检察院的再审抗诉权限,赋予当事人启动程序的主体资格,并确立再审一审终审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改刑事诉讼法再审程序的多条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46.
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确立的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实施至今暴露出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救助办法》在制定原则和具体制度上具有先天的立法缺陷。本文认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必须合理定位其功能和救助对象,既要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利,又要强调流浪乞讨人员本身应承担的法定义务;既要保证救助站作为救助主体的服务性职责的履行,又要赋予救助站和相关部门一定的管理职权以保证救助工作顺利进行;既要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关怀和照顾,又要对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惩处,以此平衡各方的权利(权力)和义务,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447.
448.
论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由权力到权利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是当事人自行化解矛盾的一种方式,刑事和解权在一定领域内应当视为被害人的一项应有权利,国家在该领域内的部分权力让渡可以看作是被害人应有权利的回归。刑事和解只适用于涉及个体权益遭受侵害的犯罪,需要通过对故意与过失、轻罪和重罪的界分,来确定刑事和解的具体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49.
完善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救助制度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然而相关立法的滞后,加之各地经济社会条件的不均衡,实践中各地法院的做法不一,影响司法救助制度的实施效果.为了完善我国司法救助体系,就有必要考察司法救助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作情况,并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提出完善该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450.
论我国信访制度的权利救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司法救济补充手段的信访制度,因其简便、经济、有效、全面的特点,被群众普遍认为是优于司法救济的一种特殊权利救济方式,并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权利救济期许,但由于当前信访制度自身存在的种种缺陷,信访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必须对现存信访制度进行适当改革,完善与其相配套的运行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权利救济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信访制度在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