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07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1篇
法律   63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88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The outreach of microfinance program is considered to be a means to enhance the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mong the women section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us have its far reaching implications to the empowerment of women. In this respect, a wide variation in the outreach of microfinance program to the women poor households is observed across countries of the world. In India, the states having higher level of microfinance outreach are also the states with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women empowerment. It is, thus, predicted that an all-inclusive microfinance system would strengthen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n India and thereby would promote women’s empowerment.  相似文献   
432.
Anti-corruption agencies that are independent and vested with the authority to enforce laws can be a potent force in combating corruption. However, overzealous anti-corruption agencies acting in the absence of an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could paralyse the public sector's decision-making apparatus by instilling a sense of hesitancy into the officials’ minds. Through ethnographic studies of two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India, I investigate how anti-corruption agencies contributed to project delays. This research supplements the existing discourse on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efficiency of anti-corruption agencies, given the constraints of project settings, and provides insights towards policy making in this domain.  相似文献   
43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边陲西藏已成为各帝国倾力争夺的热点,特别是英国对西藏广袤的市场觊觎已久,为打开西藏对外通商的大门,英国先后发支了两次侵藏战争,用武力攫取了对藏通商的特权,并进一步发动一场金融侵略战,在东印度公司制造了一种印度卢比大量运往西藏,以此控制西藏的金融命脉,从而独占对西藏贸易的广大市场,面对主权丧尽利权外的局面,清政府的明智人士能够正视外国货币与金融的挑战,坚决进行有力回击,不但发行四川藏元与印度卢比争夺市场,还从完善从地金融,加强对藏贸易等根本途径,驱逐印度卢比对西藏的影响和控制,维护了晚清在西藏的主权利益,这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堪称世纪的进步。  相似文献   
434.
何鑫 《南亚研究季刊》2004,(4):103-106,117
印度是一个科技实力较雄厚、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家 ,也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大国。 90年代以来 ,印度的军事战略发生了改变 ,与此同时 ,印度经济开始加快发展步伐。本文将通过研究印度的新军事战略类型 ,来分析印度实行这种新军事战略下的经济意图。  相似文献   
435.
冷战结束后 ,美印关系的进展引人注目。通过 1998年后的战略对话和最高领导人的互访 ,以及 9 11后两国关系的转型 ,到今年年初双方宣布“下一步战略伙伴”倡议 ,双边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基于共同的价值和利益 ,华盛顿和新德里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合作。但在双边关系不断升温的同时 ,两国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仍存在分歧。美印战略伙伴是暂时现象 ,还是会进一步走向战略同盟 ?这值得我们关注和准备必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36.
失业和贫困是印度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仅严重阻碍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而且对政治社会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两个问题又是互为因果。失业带来了贫困 ,贫困加深了失业。本文主要探讨印度的失业问题。首先介绍印度失业问题现状 ,然后分析印度失业问题的原因 ,还有失业问题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影响以及政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37.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日趋增强的今天,移民活动的状况或本质正越来越表现为流动性而非定居性。移民的流动性,是“人权高于主权”这一国际政治思潮的反映,是全球化发展所产生的一种“跨国逃避”趋势,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多元化、不平衡发展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必然产物。本文试图通过对移民流动性的探讨,揭示中印两国海外移民的流动性对两国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所共同具有的有益影响,以及中印两国因其海外移民流动性在国际社会中所面临的不同处境。  相似文献   
438.
战略思维研究是战略学研究的新领域,它把思维科学引入战略研究,从而丰富并扩展了后者的研究范围.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印度的一举一动越来越多地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神经,因此对印度的战略思维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战略思维主体的认识环境、战略思维主体的心理特征和战略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对印度的战略思维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其中,战略思维主体的认识环境是影响战略思维方式的客观因素,战略思维主体的心理特征是影响战略思维方式的主观因素,在两者合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印度独特的战略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39.
试析印度的BPO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BPO产业正如日中天,其发展速度迅猛,其各项经营成绩卓著,其地理分布正在日益扩展;探求其发展原因主要有:印度经济改革是其发展的先决条件,印度BPO企业的高质量是其发展的根本保证,欧美公司的科技与服务产业的转移是其必然结果,海外印度人的支持是其发展的催化剂;分析其发展对印度经济的影响主要有:BPO的发展拉动印度经济增长,带动印度高科技城市的建设,提升印度本十企业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4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of rights in both governing and shaping women’s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ir position in the reconstructed society. Through four years of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in Maharashtra, India, this article focuses upon how women’s rights in social reconstruction are contingent upon processes of recognition.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to local women’s organising, the article considers how women’s rights to “determine the pattern of their lives and the future of society”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C.E.D.A.W.). General Recommendation No. 23 (1997), Article 7, para. 9.) are dependent upon processes of recognition. Through a critique of cultural, material and spatial acts and frameworks of recognition within the U.N., World Bank, State Government,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personal and nonformal law, rights are seen to actively and hierarchically construct either a modern, liberal subject or a religious, communitarian subject, which both either deny or prescribe agency. The experience of women’s organising reveals the possibility of reconstructing a feminist rights strategy of refl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