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70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9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process‐oriented regulation, namely: regulatory institutions that allow firms to adapt regulation to their individual circumstances, while holding them to account for the adequacy and efficacy of their internal compliance systems. The article's main focus is on the strategies sought by compliance professionals to attain managers' receptiveness to regulatory expectations. It analyzes British financial firms' responses to a process‐oriented regulatory initiative, which sought to transform the widespread culture of product “mis‐selling” in this industry. Three key arguments and hypotheses are put forward: firs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literature on process‐oriented regulation overly stresses managers' rational, profit‐maximizing motivations for (non‐)compliance, whilst overlooking their emotive motivations. Second, it is proposed that managers' emotive resistance is expected when regulatory expectations challenge firms' “organizational identities” and thereby their individual identities. Third,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when process‐oriented regulation poses a threat to organizations' identities, its institutionalization will entail delegation of the design and subsequent implementation of compliance systems to managers outside compliance, and reframing of regulatory expectations into existing businesses discourses and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502.
社会组织作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补充,在承接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作为职能转移主体的政府和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主体的社会组织都存在自身体制性的障碍。要加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应锚定"善治"的目标取向,通过为社会组织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法律环境、建立政府购买的财力和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措施,全面深化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503.
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实,科学地界定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定义以及范围,对青海省的一地一市六个民族自治州的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和基本社会保障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指出当前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状况和程度,并借鉴公共服务理论和实践经验,为青海省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可行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04.
现代信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也是衡量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薄弱环节,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应在分析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采取转变现代信息服务业观念、建立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培养人才和加大资金投入等对策措施,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5.
依据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劳动者与所在单位(用人单位)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相关的争议解决机制也不相同,再加之实际中存在的大量事实劳动关系,给劳动争议案件的调处造成很大的难度。厘清三者关系,对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形成和谐的社会劳动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06.
近几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志愿服务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未来我国志愿服务有几大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志愿服务发展社会化程度加深;志愿团体、民间公益组织独立性增强;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志愿服务人员职业化;志愿服务活动法制形成体系;志愿服务向联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07.
制造企业服务化的趋势、成因及中国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书群 《中国发展》2012,12(2):14-19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正在转变为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企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文认为,要提升中国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顺应全球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及带来的机遇,深刻分析制造企业服务化的成因及属性,统筹协调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制造企业和消费者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08.
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将产生不同的服务业需求,主导产业代表了现有的产业结构状况,高技术产业代表了技术进步的方向,反映了产业结构的未来。山东与江苏、广东在服务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主要是由现有主导产业和技术进步状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09.
51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是一个恒久的议题。本文以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为例,在对相关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如何提升广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有效率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设计,以期为政府进一步完善并有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与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