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72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3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颜明 《中国审判》2010,(4):52-52
这里,不谈涉嫌‘姓资”的司法独立,那面大旗源于西方的‘三权分立”。而司法独立的最终体现于法官独立,而且是司法权运作、法官人事制度、司法保障体系的“全方位”独立,这和我们的国情和政治体制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02.
三权分立与权力制约 三权分立理论的产生与体制的建立,都以制约权力为终极目标。它的内在逻辑是,只要实现权力的分立、制约与平衡,就可以达到“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目的。这一思路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一直处于人们的怀疑和批评之中。人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三权分立是否必然带来权力制约;第二,三权分立是否是权力制约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3.
成熟原则是当代行政诉讼制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不仅调整着司法与行政的关系,对协调立法与司法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成熟原则在保证立法、司法、行政三者的应有地位和维持三者之间应有的关系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完善过程中,对于成熟原则应该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4.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影响,直接起源于洛克的三权分立理论,根据现实政治的变化,他重新铸造了三权分立学说,突出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根本内涵和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三权分立学说来源的追溯,分析了它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并阐述了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同舟共进》:大部制改革方案与社会各界的期待相去甚远。是不是这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遭遇阻力,会不会妨碍行政体制改革的进行?竹立家:改革是利益调整或利益博弈的过  相似文献   
106.
任达 《人民政坛》2009,(5):42-42
《人民政坛》编辑部: 贵刊今年第四期对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的本质区别进行深入浅出的解答,引发了我们对学习类似理论问题的兴趣。我们在学习时了解到,我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有很多不同。请问这些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二者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7.
刘歌 《党建文汇》2009,(5):15-15
三权分立”的英语写法是“checks and balances”。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其目的在于避免独裁者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8.
孟德斯鸠政治自由观的内在逻辑是:将批判封建专制、呼唤资本主义作为目的,将假设的自然状态和自然法作为起点,将自然状态的自由和社会状态的自由作为人类自由发展的两个必经阶段,将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作为目标,从而强烈地体现出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世界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9.
人格化权力是中国政治的一个特殊现象,是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所积累的一个政治沉淀,作者以《政府过程》为基础,从政府的局外人角度,分析对政府过程事实根据和实证材料,引入了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分析的方法,试图用人格化权力的概念解释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如何认识"议行合一"说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议行合一”的含义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把它理解为代议机关与行政机关合二为一,另一种是把它理解为国家权力的集中统一性和代议机关权力的至高性。从我国政权组织形式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在“议行合一”的第一种含义上来讨论问题已经没有意义。“议行合一”说争论的实质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坚持我们多年来一直实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的产物,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的理性选择的结果。我国现阶段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存在着不少弊端,又有其显著的长处。因此,我们既要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又要在改革中保持并发扬我们的政治制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