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6篇
法律   235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43.
存款名义人挂失取走他人存款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存在很多争论:有观点认为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也有观点认为构成侵占罪、盗窃罪,还有观点认为是存款名义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向银行实施了欺骗行为。利用刑民交叉角度一改传统的视角,以法律关系为切入点对王某骗取刘某存款案中的银行、实际存款人总经理刘某和存款名义人司机王某之间的行为进行剖析,在该前提之下,对银行存款的占有状态进行分析,来判断司机张某行为性质。通过分析,司机张某的行为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44.
自然之债是经由诉讼不能实现的债,债务人的履行或者承诺履行将激活债对债务人的强制力,债务人一旦自动履行即不得请求返还。自然之债是债的"亚类"。用"自然"加"债"来表达有两个含义:一是它不同于一般的作为法定之债的民事债,无论是债因还是效力;二是它不同于非债,不是纯粹的社会、道德或者宗教义务。用"自然之债"将"债"与"自然"连接可以体现出,这一类债的债务人可以拒绝履行,但一旦履行它就是债的履行而非不当得利或者赠与。这一点同罗马人区分契约与准契约的思路如出一辙。罗马人将"准"与"契约"相连,就将介于契约与侵权之间的地带统一起来。同样,"自然之债"也统一了处在法定义务与纯粹的社会义务之间的灰色地带。  相似文献   
45.
邱灵 《中国检察官》2011,(12):25-28
本文案例启示:对不当得利与财产性犯罪的区分认定,应当在其一般理论的基础上,以行为对象为切入角度,进而依据权属关系的变动情况来认定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和客观行为,最终确定该不法行为的性质。  相似文献   
46.
何金阳 《法制与社会》2011,(26):103-104
在我国现行的民法体系中,作为一项独立法律制度的不当得利,在调整不具备法律因素的财产转移关系,以及各类民事财产纠纷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民法的角度进行分析,不当得利不但是一种法律事实,而且是"债"产生的主要根据之一。本文列举了一件民间借贷案例,笔者在简要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论述了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以促使不当得利发挥更为重要的社会生活调整的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47.
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普及的同时,因其故障的发生也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文章界定了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法律性质,总结了三种利用这些系统故障获取利益的行为,从刑法角度分析了不同情形的行为定性。  相似文献   
48.
田歌 《法制与社会》2011,(26):10-11
涉外不当得利法律适用制度历史悠久,其在世界各国的运用千差万别。本文在介绍涉外不当得利法律适用制度及其适用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法律对于涉外不当得利法律适用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七条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评析,并对不完善之处给予了相应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49.
我国民法上真的不存在物权行为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现代民法上很难彻底否认物权行为理论。我国民法也不应彻底否认物权行为理论,而应参照瑞士民法的做法,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但不承担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相似文献   
50.
王尚文  郭真 《法学论坛》2002,17(5):63-66
本文主要就有关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四个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是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 ;二是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与原因债权的权利竞合问题 ;三是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与票据丧失救济的关系 ;四是对我国《票据法》第 1 8条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