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2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34篇
各国政治   100篇
工人农民   51篇
世界政治   3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6篇
法律   3402篇
中国共产党   1251篇
中国政治   2339篇
政治理论   897篇
综合类   206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868篇
  2013年   682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743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740篇
  2008年   817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传统观点认为宪法是根本法,根本法属性是宪法的本质属性。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并不能解释根本法属性的效力来源,其本身有着难以自圆其说的缺陷。宪法的本质属性应该是人权性,根本法属性是其派生属性。这合理地解释了根本法属性的效力来源。人权性是基于对宪法价值的理解。法律的价值构成法律本质。本文从宪政运动文化背景分析了人权是宪法根本价值追求所在。宪法规范是宪法的价值的表现形式。人权规范是宪法的基本规范,其它规范服从和服务于人权规范。认识宪法的人权本质属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2.
一、那文化区与花婆信仰"那"或"纳",即壮、傣、布依等民族语言中的"水田"之义。以它为中心形成了以壮傣民族为主体,以稻作生产方式为核心的"那"文化。"那"文化富有生态、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与延展性。它的分布非常广泛——北界是云南宣威的那乐冲,北纬26度;南界是老挝沙湾省的那鲁,北纬16  相似文献   
243.
作为起点和源头,马克思道德观不仅对整个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鲜活的时代价值。西方关于马克思是"道德主义者"还是"非道德主义者"的争论由来已久,认识分歧的根源在于缺乏对马克思道德观之辩证性的深刻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马克思道德观的正确认知。马克思道德观的辩证性主要体现为,强调道德特殊性与认可道德普遍性、强调道德被动性与明确道德能动性、强调批判道德工具性与弘扬道德价值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道德观的辩证性不光直接为当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价值指向,而且为处理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提供了道德理论支撑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244.
245.
246.
247.
现行房屋拆迁制度下,为保证城市拆迁顺利进行,合理定位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角色至关重要.目前城市拆迁矛盾中暴露出政府职能的错位.对此,首先应该通过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在此基础上区分公益性拆迁和商业性拆迁两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拆迁行为,进而达到重塑现代服务型政府在城市拆迁中的职能,具体表现为:公益性拆迁由政府主导;而对商业性拆迁,政府归位到"制度保障者、市场环境缔造者和公正仲裁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48.
1935年的台湾博览会,台湾总督府作为策展者,力求将台湾装扮成“繁荣”、“昌盛”的形象,这些展示成了外界判定“日本殖民有功论”的资料证据。当时,台湾知识分子对博览会有相关的记述和叙事,他们以自己的“小叙述”,或纠正,或对抗策展者的“大叙述”。经由博览会这一空间,可以解读出台湾“殖民现代性”的驳杂性和多义性。  相似文献   
249.
解读相关简牍资料可知,汉律"性越轨"治罪条令具有如下特点:轻视常人间的强奸罪,重视对和奸的判罚,为了维护夫权,量刑环节注重和奸中妇女的婚姻状态;在严惩乱伦行为的同时,客观上为某些特殊身份地位妇女群体架构起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虽然汉律维护良贱等级界限,但对某些下层妇女权益有所关照。上述条令创制初衷乃为维护既有社会等级制度,而非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对于汉代女性人身权益的法律保护而言,该条令虽产生过一定积极效用,但从根本上讲,无论是从立法条令内涵来印证,还是以司法实践效果来检验,均反映出该条令存在诸多局限。  相似文献   
2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