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37篇
世界政治   8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1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16篇
中国政治   105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月4日俄外交部新闻司称,俄对恢复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直接对话表示欢迎。1月5日克里姆林宫新闻局表示,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电话中与伊朗总统内贾德讨论了制定里海法律公约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包括叙利亚在内的中东局势。  相似文献   
102.
一个时期以来的动荡与战乱给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的经营与资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据商务部公布,仅在利比亚就有中国企业承包的大型项目50个受牵连,涉及的合同总金额达188亿美元.巨大的损失敲响了警钟。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高度关注完全不同于国内环境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03.
中东铁路管理局地亩处是负责管理经营铁路"附属地"土地的重要机构,是沙俄侵略中国殖民东北政策的主要执行部门。地亩处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1923年,奉系集团宣布撤销中东铁路管理局地亩处,成立东省特别区地亩管理局,意图收回地亩权,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但在地亩权收回过程中,白俄分子负隅顽抗,美、英、法、日等国也频频施压,北京政府和奉系集团利用外交、军事、政治等几方面手段,经过一年多的交涉和斗争,最终收回了被沙俄掠去近30年的中东铁路地亩权。"地亩处事件"实际上是多方势力针对中东铁路控制权所展开的明争暗斗的一个缩影,苏联政府对中东铁路的态度也在事件中有所体现,特别是其接管中东铁路管理局之后表现出来的延宕拖沓,引起了奉系集团的不满,为日后奉苏关系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04.
哈尔滨市同记商场,是哈市最大最早的民族商业企业,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在中东铁路以及哈市皮鞋业工人斗争影响下,该店工人积极开展反剥削反压  相似文献   
105.
一部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引发了中东多个伊斯兰国家民众的愤慨,激发了一场大规模反美浪潮。追究伊斯兰反美的深层原因,经济、政治、外交、文化、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原因纵横交错在一起,筛选归纳了互相交叉、彼此影响的三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张帆 《当代世界》2014,(10):61-64
<正>中东国家间争夺地区影响力的竞争由来已久。海湾战争后,中东地区形成两大相互竞争的集团:一个是由以色列、约旦、埃及和海湾君主国组成的所谓"温和阵营";另一个则是由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以及中东各色"圣战"团体所代表的"抵抗阵营"。地缘政治竞争和逊尼—什叶教派冲突是推动两大集团在该地区争夺影响力的重要动力。"阿拉伯之春"前后,"温和阵营"内部出现分裂,卡塔尔和土耳其  相似文献   
107.
中东民主计划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现存的国际社会和国际机制,而且对亚洲地区及我国的安全构成现实威胁.它的实施,有助于美国控制整个伊斯兰世界的石油资源和战略要冲,从而更加有效地对中国实行遏制;也可能引发中国周边地区伊斯兰极端势力和恐怖组织的泛滥,威胁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8.
奥巴马对中东事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奥巴马政府的新中东政策已做了不小的调整,对中东地区形势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其调整基本上还是策略性的,而非战略性的。中东是世界能源最丰富和集中的地区,是我进口油气的首选之地,对我能源安全有重大影响。我与中东国家开展油气合作,既有机遇,也有风险。我主管部门应对与中东地区的能源合作有长远考虑。  相似文献   
109.
“大中东”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中东”一词的出现反映了本地区地缘政治的变化,美国认为它在本地区拥有重大的战略利益。为了确保这些利益不受威胁,美国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除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铲除恐怖势力等方面继续采取“治标”的措施之外,还致力于在本地区推行民主化改革。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继续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110.
起步于清真寺的伊斯兰教育,历经讲经布道——库塔布——学习圈——麦德莱赛——寺校合一模式的大体演变过程,折射出伊斯兰的基本教育观,并凸显中东国家清真寺的教育功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东清真寺教育形成了神圣性、慈善性、两世性、民间性等基本特性,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伊斯兰教育应继续大力弘扬伊斯兰教的和平本质,积极探索实现伊斯兰教育与国民教育职能剥离的可行途径,在最大程度地满足受教者的宗教诉求与社会诉求中实现伊斯兰教育的公益目标。积极构建对话文明,也是伊斯兰教育公益事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