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2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0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5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249篇
中国政治   337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2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当前东亚合作与中日关系的互动显现出恶性循环之势,其主要表现一是区域合作与双边关系的乖离,一为经济互利与政治对立的悖论。这一态势的原因和背景颇为复杂,一是中美日实力对比关系的急剧变化,二是中国崛起带来的利益分享与权力转移,三是日本衰落显现的长期萧条与政治右倾,四是美国重返亚太导致的经济分化与安全控制。为扭转东亚合作与中日关系互动的困局,中国应努力实现四大层面的良性互动:一是经济互利与政治互信的良性互动,二是国家权益与地区责任的良性互动,三是周边外交与对日关系的良性互动,四是地区架构与对美战略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2.
马妍 《外交评论》2014,(6):157-164
<正>2014年10月13—15日,外交学院与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合办的中美中青年学者第二轮战略对话会议在华盛顿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未来中美关系互动中的共识与分歧"为主题,旨在为两国中青年学者提供坦诚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推动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双方首轮对话会议曾于2012年10月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共有来自中美各机构的20位专家学者出席。其中,中方机构包  相似文献   
63.
尹鸿伟 《南风窗》2011,(3):22-23
重视中国网络活跃分子,重视中国民间意见一直是美国驻华使领馆的一个工作特点。随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访问日期的临近,一直戒备森严的美国驻华各使领馆齐齐向部分中国民间人士表示了友谊。2011年1月14日下午,一场名为"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美国使馆与中国博主座谈会"的活动以视频连接的形式,同时在北京、上海、沈阳、广州和成都举行。  相似文献   
64.
巧实力与中美关系研讨会于2011年12月1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和美国美中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美国福特基金会协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  相似文献   
65.
奥巴马第二任期基本上延续了第一任期内的对台政策,同时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即在遵循美台非官方关系基本框架、确保避免冲击中美关系的前提下,给予台湾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支持以稳固和发展美台关系,突出台湾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谋求对台湾问题的更多主动权。从近期来看,奥巴马政府对台政策调整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美关系的大局、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保障了东亚地区的安全稳定;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调整却蕴含着很多潜在的隐患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6.
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从1949年提出到1971年最终解决,历时22年之久。尼克松政府和台湾为保住联大及安理会席位作最后的挣扎。美国推出了在确保台湾席位的同时,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即带有两个中国意味的双重代表权方案,并就此展开了外交斡旋。事实证明,无论台湾怎样挣扎,终是难逃被驱逐的命运。  相似文献   
67.
《党政论坛》2013,(18):17-17
香港中美聚焦网7月19日发表题为《美中关系向前迈出一大步》的文章,文章指出,日前结束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一个成果是,中美关系不仅得到巩固,而且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两国元首6月进行的“庄园会晤”推动了双边关系,2013年的对话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举行的。承诺与合作更为明确文章称,中美双方在7月11日和12日两天的对话中达成如此多的协议的确令人印象深刻,它们在数量和质量上甚至超越了近年来两国元首互访所达成的协议。那些公之于众的协议——战略对话有91项、  相似文献   
68.
2011年5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美国所经济研究室与战略研究室共同承办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后的中美关系:现状与趋势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财政部、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相似文献   
69.
《外交评论》2017,(5):53-78
国际关系认知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决策者的错误知觉引发了国家间冲突,然而,错误知觉与冲突之间并非线性的因果关系,传统认知理论未能对错误知觉引发冲突的具体条件做出清晰的界定。而从认知的另一个来源——身份出发,也许可以给出更可靠的答案,议题身份概念的提出则有助于理解错误知觉与冲突之间的关系。议题身份是指行为体在就具体议题进行互动时被激活的身份,代表了行为体相对于互动他者的议题认知和信念体系。行为体围绕议题展开互动,在不同议题中具有不同的议题身份。议题身份对认知过程具有两种影响:一是赋予行为体在议题中的认知偏好和适当性信念,影响错误知觉的形成;二是确定行为体在议题中的利益。这种利益界定决定了行为体对互动议题的敏感程度,进而构成冲突发生的条件。行为体对议题的敏感性越高,其依据错误认知展开行动的动机就越强烈,采取对抗性手段维护利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冲突爆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近年来中美在南海航行自由问题中的错误知觉之所以呈现出向冲突转化的明显态势,并有可能引发地区冲突,其根源在于双方围绕该议题所产生的议题身份决定了互动过程中的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