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1篇
  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188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4篇
法律   184篇
中国共产党   428篇
中国政治   1228篇
政治理论   208篇
综合类   26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这条"世纪动脉"为当今中蒙俄三国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框架下,"万里茶道"所承载的价值更加凸显,它成为融合蒙古国"草原之路"战略、俄罗斯"跨欧亚大通道"建设的最佳对接点,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增强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92.
闫行健 《美国研究》2022,(5):133-160+8
美国驻普鲁士前大使、国际法学家亨利·惠顿的《国际法原理》一书在面世后的百年间(1836~1936),通过不断再版和修订,成为国际法学科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对国际法学科做出了持久性的贡献。由丁韪良翻译的该书的中译本《万国公法》影响巨大,在其传播过程中,时常出现读者“只知译者丁韪良,不识作者惠顿”的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界有关丁韪良和《万国公法》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对惠顿和《国际法原理》较少涉及。此外,由于缺乏对一手材料的溯源和掌握,我国学界在丁韪良翻译《万国公法》的问题上看法不一。本文主要依据惠顿和丁韪良的档案,以及《国际法原理》和《万国公法》在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的诸多现存版本等材料,梳理惠顿的生平,分析《国际法原理》的成书、评价与影响,以期厘清《万国公法》的成书过程、翻译意图、翻译蓝本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3.
《党课》2010,(13):8-9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与各国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成为促进中外沟通合作的重要渠道,成为国际社会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做好国有企业对外宣传,直接关系国家形象的塑造,关系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要充分认识做好国有企业外宣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国际意识、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994.
法国经济学家米歇尔·于松通过发展埃内斯特·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论和资本主义经济长波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于松在对曼德尔相关理论的阐释和发展中,对新自由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作出分析,认为它并未逾越“晚期资本主义”范畴,尽管国家与资本之间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关系。于松从一切商品化、极度不平等、金融化危机等角度,批判地分析了新自由主义主导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及其根源。在此基础上,于松对当前国际经济格局作出新的批判性思考,高度评价近些年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但同时指出,由于只有中国对重建部分世界经济有一个合乎逻辑的纲领,世界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前景是黯淡的。于松也对社会主义提出若干构想,尽管这些构想并不完善,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于松的资本主义经济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反思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及其独特现象具有启示意义,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995.
2009年的岁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以6:0的投票结果,最终批准对中国制造的钢管征收大约10%到16%的关税。这起美国针对中国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案,是2009年一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反映,也为2010年中国对  相似文献   
996.
997.
“中美战略竞争论”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没有争霸全球的意图,也没有挑战美国地位的行动。相反,在美国面临困难时,中国并没借机对美发难,而是认真同美国进行了良好合作。同美国搞对抗,与美国进行战略冲突,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因此,中美间能否出现战略冲突,关键在于美国。美国应放弃冷战思维和美国霸权思维,摆正自己的位置,以新的思维和视角看待中国,正确看待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彻底唾弃那种把中国想象为"战略对手"或"潜在敌人"的设计,中美之间有一切理由发展合作,没有任何正当理由进行对抗。  相似文献   
998.
国内政治与对外政策具有极大的关联性。中国的对外战略也深受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从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在中美俄三角关系框架下,中国的外交战略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9):以苏联为共同对手、没有经济联系的中美安全"准同盟";第二阶段(1989~1991):失去了共同对手的、失效的中美"准同盟";第三阶段(1991年12月~2001年9月):经济基础不足的中俄"准准同盟";第四阶段(2001年九一一事件后至今):中国平行发展与俄美关系,实行"双向合作"战略。中俄之间"准准结盟"关系主要体现在地区与国际事务合作、军事关系和部分政治关系,但并不意味着结成反美联盟。中美经贸、文化、知识联系非常密切,但政治、军事互信水平不高,也不可能形成G2集团。由于国内政治的复杂性,国内利益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中国平行发展与俄、美的关系,双向合作,良性互动,争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99.
作为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基督教在东南亚社会中具有深厚而长远的影响。本文重点选取菲律宾和越南的天主教堂作为研究对象,集中讨论巴洛克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在东南亚地区教堂中的体现。笔者认为,第一,教堂建筑为了适应东南亚的地理环境,进行了大量外形上的变化。建造教堂的工匠又在建筑的细节部分加入了许多本土文化的元素。第二,殖民统治结束以后,教堂已经成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在现代东南亚社会中,教堂已经成为本土文化特定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00.
中美经济关系历经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相互依存关系,由偏重于中国对美国单向依赖的不对称性向中美相互依赖的对称性转变,而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趋势。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实力遭到重创,而且削弱了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中国在经受金融危机冲击之后率先摆脱影响,不仅经济获得强劲发展,而且国际经济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的加速升温和忽然变冷,正是中美经济关系的这种变化导致美国在心理上不能完全适应的一种反映。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度的进一步提升,将促使中美经济关系必然要在矛盾和摩擦中不断扩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