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53篇
中国政治   77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近日,由上海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美国塔夫兹大学、《现代中文学刊》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文化与社会转型:近三十年的理论和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召开。来自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从多个方面讨论了中国三十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这一论题此前有过五次讨论,这次会议希望能对这一论题  相似文献   
132.
刘梅 《理论月刊》2012,(2):12-15
当前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内在的包含着一个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的哲学或者是“历史的”、“弱弱的”发问,或者是“超历史的”形而上学.这是一个真实的理论难题,也是整个现代西方哲学乃至今天中国的社会现实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这就是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要有超越现实的希望和理想,还要时刻保持现实的和经验的思想维度,切实地找到事物自身否定的现实空间和现实可能性.这正是马克思辩证批判的核心要旨.  相似文献   
133.
网络传播正悄然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内容及其发展走向,并以新的文化变局重绘数字化生存语境的文化地图。网络传播下社会文化转向的基本结构形态表现为三个方面:选择性坼裂,从现代走向后现代;身体的乌托邦,从尊崇理性到张扬感性;观念的祛魅,从精英意识到大众立场。  相似文献   
134.
对<王室述评>(Comentarios Reales)所作的各种解读一致认为,那是一部由于写作的优点而可以满足多种期待的著作.在4个世纪中,出现了历史的、文学的、异国情调的、自然主义的,乌托邦式的、救世主式的、神秘主义的、甚至心理学和心理分析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5.
韦晴川 《传承》2008,(24):96-98
《飘》这部在中国广受读者喜爱的美国小说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并被选入新编大学教材。但该如何理解作品存在的诸如对南方历史的自相矛盾的态度以及女权主义意识等复杂的内涵?只有把作品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同时还可发现文学对历史的乌托邦化是中西文学里的一个共相。  相似文献   
136.
约翰&#183;罗尔斯的《正义论》(1971年出版)及其后罗伯特&#183;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1974年出版)彻底改变了政治分析哲学的蓝图。对于前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来说,在偏重于强调对经验主义的审视的逻辑实证主义影响之下,道德哲学领地大多为多元伦理学所占据(道德阐释语义学)对道德规范理论则缺少关注。而且,就规范性理论被关注的程度而言,关注的焦点乃是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137.
李小宴 《新东方》2009,(6):44-47
构建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从我国西周时代的和谐观念始,古人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构思,并从一种认识观发展成为政治、经济、伦理、价值目标及其和睦均衡的和谐社会观念体系。十六世纪起欧洲一些思想家则展示了对未来和谐社会理想模式的构建,如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等。  相似文献   
138.
正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对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科学分析,从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进程中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其中讲到社会主义500年是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开始的。那么,莫尔为什么会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9.
左志英 《创造》2008,(12):39-39
他们胸无点墨,却以本能击破乌托邦的狂想。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  相似文献   
140.
李海燕 《求索》2008,(2):168-170
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已经成了人类共同的追求目标,现代性的含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成了一个复杂的词汇。所有的现代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是批判理性。现代性的历史其实就是理性与非理性、现代与后现代两种力量的不断对抗、互相消解的历史,这个历史仍在继续。现代性将会成为现代人心中的永远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