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张衍荣 《侨园》2011,(12):46-47
那年我到北京给集训运动员上文化课.因为课时较少,内容又驾轻就熟,所以白相帝京的时间格外充足,有时就是漫无目的到处窜.有一天我跑到了成贤街.老北京都知道,那可不是一般的地方.曾有当地居民赋诗云:有幸家邻国子监,一来一往一叹然,遥想当年诸学子,能有几人到成贤?国子监所荷载的历史信息,不仅有着溢于言表的荣耀,更流露出对身到成贤街学子的深深赞叹.打个比方或许更清楚:今日负笈学子千千万,有几人能到清华、北大的?成贤街便是这么一个所在.帝国栋粱的皇家摇篮——国子监,就建在它上面,因而成贤街又叫国子监街.  相似文献   
102.
第一根软肋是人在名利的追求上没有止境。不管是古是今都是如此。乾隆曾问金山寺的老和尚,每天江上来来往往有多少条船,答曰两条,一条是名,一条是利。也就是说,求名求利的心永远不会断绝。所  相似文献   
103.
钱大昕、纪昀、王昶、朱筠、王鸣盛五人,是19世纪乾嘉学派的五大汉学家,他们在乾隆十九年甲戌科同时高中进士.本文以他们五人的科举考试和相关经历为线索,试图探讨科举对他们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江岸 《党建文汇》2008,(4):45-45
在中国内地艺术品收藏市场,明朝和所谓的清三代即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尤其是其中的官窑瓷器,向来是瓷器收藏者关注的焦点。但是,随着收藏者队伍的日益扩大和收藏理念的多元化,过去不为人所青睐的民国瓷器,近年也开始在艺术品市场走俏。  相似文献   
105.
近读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篇>,发现亡国失位之主,大多有才.他们之所以丢掉"大位",甚至失去"无限江山",甚至落得个阶下囚的下场,是因为没有某类政客的圆滑狡诈乃至残忍铁腕,不爱逻辑推理与缜密思维,总而言之,他们为"性情中人",见不得刀光剑影.统治天下与吟风弄月毕竟是两码事.不管多么地心雄万夫,睥睨天下,终究是纸上谈兵,并不实用,应了"百无一用是文人"那句话.难怪郑板桥说:诗人杜牧之、温飞卿为天子,亦是破国亡身.也有人行,但却少得很,譬如曹阿瞒,譬如乾隆爷,等等.……  相似文献   
106.
张宏杰 《政府法制》2012,(34):44-45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皇帝的大驾行走到了江苏与山东交界的涧头集。刚刚结束了第二次南巡北返,坐在打开轿帘的大轿里,47岁的乾隆心情不错。初春季节往往是他诗兴大发的时候,遥望绿云笼罩的原野,他在心中酝酿着诗稿。  相似文献   
107.
《法制博览》2008,(5):30-32
作为清“康乾盛世”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乾隆以一个“英明君主”的形象被载入历史史册。但是,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来看乾隆,他的历史贡献远远小于他的历史过失!  相似文献   
108.
吕麦 《法制博览》2009,(16):33-33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趣的帝王。 他确实称得上是一代英主。然而,晚年由于挥霍奢靡,导致国库亏空。为了充盈荷包,官场内流行一条“潜规则”:官员渎职,罚款抵过。由是,举国上下贪污受贿成风,巧取豪夺成性。而乾隆为了维护“英主”的光辉形象,一厢情愿地拼命粉饰他的盛世太平。  相似文献   
109.
黄景仁是乾隆年间很有个性和成就的一位诗人。关于他的诗坛地位,自从包世臣评价黄景仁"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以后,学术界基本倾向于这一观点。笔者从当时各主要诗歌流派代表人物的意见、当时著名的的诗集及诗话、黄景仁的朋友对他的评价等方面详细分析,认为包世臣的观点不可靠,黄景仁"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的说法缺乏有力的证据。文章进一步从黄景仁诗歌内容、个人性格以及乾隆诗坛情况等方面探究了黄景仁在乾隆诗坛不能坐上第一位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0.
三、班固《两都赋》在德不在险 首都博物馆前矗立着一块大碑,碑上镌刻着乾隆赋诗并书写的两都篇(帝都篇、皇都篇)诗。大碑四方形,四角攒尖顶,顶刻龙纹,下刻诸神像。我记得在永定门外南边不远燕墩见过它,我以为是从燕墩移过来的。某次,恰巧路过燕墩,大道西边的大碑依旧在,我奇怪怎么有两块相同的双胞大碑,后来看到《文物背后的故事》,才知道首博前的大碑是在永定门里西边地下挖出移来的。大概乾隆重视自己写的诗,想让人走到永定门的前后都看到它。这大碑的《帝都篇·序》说,“伊古以来建都之地,无如今之燕京矣。然在德不在险,则又巩金瓯之要道也”。这诗又说“金汤百二要在德”。在德不在险是这大碑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