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6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50篇
世界政治   2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6715篇
中国共产党   376篇
中国政治   1439篇
政治理论   297篇
综合类   221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907篇
  2013年   833篇
  2012年   871篇
  2011年   901篇
  2010年   808篇
  2009年   814篇
  2008年   783篇
  2007年   598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471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从证明标准设置的一般原理来看,量刑事实没有必要像定罪事实那样设定最高的证明标准。大陆法国家的司法实践要求将不利于被告人的量刑事实和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事实区分开来;英美法国家量刑事实的证明以争议为前提,且将争议的量刑事实区分为罪轻情节和罪重情节,并设置了不同的证明标准。未来,在构建我国量刑事实的证明标准之前,有必要根据量刑情节对量刑之影响,将量刑情节划分为罪轻情节、一般罪重情节、"升格"加重量刑情节,并根据不同的事实设置相应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982.
983.
不敢助人背后的法律、道德之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上碰到需要救助的人,你会伸出援手吗?对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正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困惑.  相似文献   
984.
民事证据交换制度作为诉讼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民事诉讼改革过程中的一种有益尝试。设立证据交换制度的目的和价值在于通过证据交换,整理和固定证据及诉讼请求明确争议焦点,为双方当事人争取胜诉制造平等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的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增加诉讼的对抗性、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使法官更易于以中立者的身份进行裁判。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85.
张疆 《法制与社会》2010,(30):131-131
量刑建议制度的提出其出发点是为了司法的进步,现今学界多是关注对量刑建议的理论研究,普遍认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具有可行性,可以防止司法腐败,有利于合理控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实现公正目标,并推进刑事诉讼改革,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但在实践中却并没有发挥出其应该有的作用。本文在此试就基层检察机关如何妥善施行量刑建议作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86.
梁智 《法制与社会》2010,(34):21-22
收集证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诉讼活动,不能盲目地进行,而必须由法律规定的专门人员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有序地进行。职务犯罪案件证据的收集也具有一定的技巧,本文主要围绕职务犯罪案件证据收集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技巧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987.
两个证据规定即《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标志着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刑事证据制度的系统化进程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标志着刑事证据规则进一步具体化、细化,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988.
白雪 《法制与社会》2010,(4):261-261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并就非法证据的效力作了相关的论述,以期对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效力认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89.
关于先决问题目前学界主张的两种方法都有其弊端,本文试图通过重新认识先决问题的法律地位来找出新的解决先决问题的途径。即将先决问题视为证明主要问题的“证据”,通过诉讼法和证据法的相关规则来解决先决问题。  相似文献   
990.
《法庭内外》2007,(4):57-57
法官:我是一名普通工人。2005年,我在一家纺织公司打工,双方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年底结帐时,该企业尚欠我工资、津贴,奖金等计5000元。老板说这些钱等企业经济状况好转时再付给我,希望我能理解.我表示同意。随后,老板打了一张欠条给我,并加盖了企业的公章。2006年,我未再到这察企业打工。不久前,我前往该企业索要这笔钱时.企业的法律顾问竟然说所欠工资已超过法定的60天申请仲裁期间,不同意给付。有人说,我现在手上有企业的工资欠条,可直接向法院起诉;也有人说,老板打的欠条上包括津贴,奖金.必须先行仲裁,不能直接起诉。不知哪种说法正确,特来信咨询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