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102篇
中国政治   132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6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快乐大叔 《党课》2011,(9):96-97
说话是一种艺术,这大家都承认。说话简单明了的人,无疑在交往中受到欢迎;而说话总让人听不懂的,不仅会成为其人际交往中的障碍,而且会影响到他的事业和发展。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人说话去Ⅲ以乎就想追求让别人听不懂的“境界”,如果别人听懂了,他反倒觉得是一种“失败”。  相似文献   
82.
大学生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于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针对大学生当前人际交往的现状,实施了有关"地域认同度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的调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表明:一方面,地域认同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表现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3.
大学新生如何与人相处对其成"人"、成才极其重要。分析目前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现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探寻对策,引导大学新生改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张蓓 《学理论》2014,(26):268-269
中职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六种典型的不良心理自卑心理:自私心理;自私、自傲心理;猜疑心理;逆反心理;害羞、恐惧心理。分析了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政策。为中职生破除交往心理障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提高心理健康品质做准备。  相似文献   
85.
《党课》2014,(7):110-111
人际交往中,有一种现象:因为性情不同而导致“不合群”。“快人快语”者与:‘慢条斯理”者难相处,“文质彬彬”的人与“豪爽直率”的人也难聚首。如此,?怎样才能让自己能够跟不同情情的人和睦相处,变得更“合群”呢?  相似文献   
86.
“信”的思想起源很早。“信”字最早见于《尚书·汤誓》:“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妾汝,尔无不信,联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擎戮汝,阁有枚赦。”这是汤王伐桀的誓师词,汤王让大家尽力帮助他,并会因此得到赏赐,而且让大家相信他,  相似文献   
87.
从柏拉图的《对话录》到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历史上教导我们该怎么得势的箴言层出不穷。通常情况下,人们反感这样的策略,认为这是在利用别人.不道德。但是我们必须记住,人脑进化出了道德,目的正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势。因为人脑的构造正是朝着方便人际交往的方向进化的,所以对某事道德与否的判断,实在应该以结果为依据.而不是手段。  相似文献   
88.
李小静 《世纪桥》2014,(10):89-90
"屏奴",是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兴起而产生的一个新名词,用以形容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电子显示屏幕的一类人群。令人担忧的是,"屏奴"的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他们的课余生活大部分是在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屏幕间切换,"人机交往"对"人际交往"造成了很大的冲突,淡化了青少年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使其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丧失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实践机会,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此,必须对这种现象加以引导和监管。  相似文献   
89.
王昱  王梅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7):172-173,176
大学生评价机制是高等学校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很多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而高校毕业生却又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这种现状表明,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大学生评价机制,早已脱离了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从就业角度探讨如何改善大学生评价机制,使大学生素质符合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基于广东五市的问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教育学习和自我约束力等方面的差异。数据分析揭示,留守儿童虽然在这几个方面诸多指标上的表现要比非留守儿童差,但这些差距几乎都仅存在于小学生群体中。在中学生群体里,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教育学习和自我约束力等方面的差距都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可见,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会随留守儿童的年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