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95篇
中国政治   174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郝光荣 《前进》2008,(9):32-35
一、从“大禹故乡之争”说起:文化竞争中山西的尴尬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国内、国外都曾有“震区是大禹故乡”的报道。经了解,此说法源于近年来四川省内汶川、北川、都江堰、什邡等地“大禹故乡之争”炒作效应所致。但是,无论是权威的教科书,还是史学界的公论,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史实发生在黄河流域而非长江流域。系舟山、禹门口、神柏峪、大禹渡、禹都安邑、夏城堡遗址等诸多遗迹与远古传说都表明,现今山西是大禹建都和活动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392.
张东茹 《学理论》2009,(30):238-239
民间传说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积淀着一个民族的族群记忆,反映了一个民族曾有的民俗生活、习俗风尚。壮族铜鼓传说也是如此,它不仅反映了壮族民众使用铜鼓的相关习俗,而且也反映了人类及壮族先民曾经经历过的“人祭”、“食老”等古老习俗。  相似文献   
393.
通常,中国原始历史意识被认为应当从中国神话传说中溯源;实际上,其源头可能并不仅限于此——远古先民对祖先业绩的追述乃至对亲身经历往事的回忆等等也可以产生历史意识,甚至更有合理性。其次,中国史学家往往有意无意地将"传说"而非"神话"当作中国历史意识的源头,这也折射出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在中西方历史意识起源问题中的作用有某些差异;而实际上二者也确有明显区别。再者,"神话"和"传说"确非一回事,在寻觅中国原始历史意识的源头时,应该首先明确区分二者并辨别清楚它们在中国原始历史意识起源中的不同作用。另外,中国神话固然有明显被"历史化"的成分,而中国历史同样有被大量"神话化"的情形,因此,必须首先厘清中国各神话和历史事件的先后次序及彼此关系,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去探讨中国原始历史意识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394.
江西省丰城市位于赣鄱平原中部,人口130余万,传说干将、莫邪两把宝剑藏于此,自古别称"剑邑"。丰城市检察院现有干警122名,具有研究生学历3人,硕士研究生1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  相似文献   
395.
镇江金山寺因戏曲传统剧目《白蛇传》经多种戏剧、曲艺的演唱、渲染而闻名遐迩,引来了不少国内外游客慕名寻访,人们去"法海洞"探幽,一睹法海和尚的坐禅塑像,或上山顶,攀登金山宝塔,一揽江天景色。金山寺尚有楞伽台和妙高台二处胜景,走马看花方式的游人往往是不加注意的。楞伽台在金山寺山腰的东南隅,依山崖平台建筑成多层的小型楼阁,它占据了优越的赏景位置,游客登临眺望,镇江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它是登高眺望江城风光的好去处。传说苏东坡曾小住金山寺,抄写《楞伽经》。后人为纪念此段逸事,建造了这座楼阁结构的小楼,表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于此抄写佛经,命名为"书经楼",也称"苏经楼",习惯称为"楞伽台",它成为金山寺"寺裹山"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楞伽丈室里有一副楹联,写道:"窗前沧海凭开眼,台上楞伽可印心。"所以楞伽台因《楞伽经》而得名。"楞伽"是梵文Lonka的音译,也译作"伽",原为一种宝石的名称。传说南亚的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国)  相似文献   
396.
岳永逸 《思想战线》2005,31(3):95-102
改革开放以来,与河北C村娘娘庙会相关的起源传说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在现今国家话语控制下的乡村社会,原本以解释敬拜实践为核心的乡村庙会起源传说被仪式实践强化、再造,二者再在主流话语对乡村庙会的"民间文化-迷信"两可表述的裂缝间,共同型塑着地方社会,进行着地方社会的结构过程.由对此个案的民俗志研究,可以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初步指明"民俗作为一种过程"的本质.  相似文献   
397.
故土方圆     
南通市南郊,沿江毗列着5座山峰: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和黄泥山。五山依江而立,姿态各异,玲珑俊秀,有"天然水石盆景"之誉。狼山只有108米高,但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它耸立在一望无垠的长江之滨,就显得特别高大突兀。古时它又为江门之锁匙,系淮扬之安危,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为何称之谓狼山?一说是因山形似狼;一说是昔日山中曾见白狼出现。人们据后一种传说演绎出一则与狼山广教寺供奉的"大圣菩萨"相关的故事:大圣菩萨扮作行脚僧人,向狼精商借一衲之地,狼精晒笑而允。谁知大菩萨一袭袈裟飘飘洒洒遍罩全山。狼精见状,知是大圣菩萨化身,情愿让出此山,但乞大圣菩萨能以"狼"名此山。大圣菩萨点头应允。从此,这座山就被称之为狼山。广教寺在唐代已初具规模,宋代高僧智幻法师主持法务后,建造了大圣殿,供奉游历江淮、为民治水医病的唐代高僧——僧伽大士,智幻的同乡姚彦章又兴建了纪念僧伽的支云塔,并建造诸殿阁,使狼山梵宫耸峙,琳台隐现,被时人赞为"三岛十洲何处是?楼台缥缈彩云中"。狼山广教寺奉祀的开山祖为僧伽大士,  相似文献   
398.
在中国许多写满爱情的故事里,我们习惯于迷恋梁祝十里相送的缠绵和化蝶的无奈,以及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八百里长城的悲壮,这种穿越地域和时空的传说依然被鲜活地传诵。很多时候,悲情的故事更能带给我们真实的感动。朋友的相约采访,让我了解了这样一位女性,她用一生的等待和守望,  相似文献   
399.
佐人 《现代领导》2008,(8):15-15
“面壁”和“破壁”这两个典故,都出自南北朝时代的传说。前者说,迭摩老祖钻研佛学,曾经面壁坐禅在嵩山少林寺,迭十年之久(见《神僧传》)。后者说,名画师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生态盎然,但都未画眼睛,问他为何不画眼睛,他回答说:画了眼睛.龙就要飞了。  相似文献   
400.
上虞     
《浙江人大》2016,(4):79
上虞位于杭州湾南岸,地域面积1403平方公里,人口77.94万。上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上虞"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全球最早的青瓷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舜帝会百官之地,是梁祝传说中祝英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