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90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34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周雨 《河北法学》2015,33(4):125-132
美国法上药品注册审批制的伪装请愿是指一种原研药企业利用政府行为本身作为一种延缓仿制药企业进入市场的手段,伪装请愿的产生有诸多原因.结合我国药品注册审批制的立法现状,美国法上解决伪装请愿的分析路径对解决我国目前药品注册审批制存在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2.
93.
请愿可能损及其他公民的利益,原则上可免于侵权法上的责任。但以请愿为名,利用请愿程序本身侵犯其他公民权利的,或者在请愿程序中伴有行贿等严重违法行为的,不能免责。美国法上的请愿免责标准发端于反垄断案件,后扩展到其他侵权领域。请愿免责的始作俑者是联邦最高法院,但在随后的标准变迁中,下级法院走的步子比联邦最高法院更快,甚至呈现出倒逼联邦最高法院之态;联邦最高法院不时扮演制动者的角色,以免请愿免责走得太远太远。请愿免责标准变迁的背后暗藏着不同的司法哲学,司法能动主义、司法保守主义、司法联邦主义都轮番登场。  相似文献   
94.
影视作品中,刑侦专家到达犯罪现场后,只要掏出一瓶液体喷洒在相应区域,就能轻松发现现场中遗留的血迹。诚然,这种名为鲁米诺的化学试剂是刑侦领域内用以显现犯罪现场中潜在血迹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这一技术方法在现实世界中远不如影视作品中描绘的这么神奇。各方因素都可能对刑侦专家在犯罪现场的判断造成干扰与误导。为此,刑侦专家也在不断努力,以寻求一种能够替代鲁米诺的潜在血迹显现技术。目前,一种名为"红外显影技术"的新科技已经问世。  相似文献   
95.
由青少年严重刑事犯罪的现场透视其犯罪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严重刑事犯罪已经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其现场特征及由此折射出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却常被人们所忽视。因此,有必要透过青少年严重刑事犯罪的现场,分析其犯罪心理的产生、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矫正建议。  相似文献   
96.
伪装精神障碍及其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伪装精神障碍是诈病或装病 (Malingering)的一种。1 诈病在DSM -Ⅳ中的描述性定义 诈病的重要特征是故意造假或者极端夸大躯体或心理症状 ,由外界刺激所驱使诸如逃避服兵役的责任、回避工作、获取经济赔偿、规避刑事起诉或取得管制药物。在有些情况下 ,诈病可能代表适应行为 ,例如战争期间 ,被俘而装病[1] 。显然 ,诈病不只是与精神障碍有关。本文只讨论伪装精神障碍。另外 ,做作性障碍 (Factitiousdisorders)也是故意产生症状以便作为病人角色。两者都有心理上的欺骗情况。2 伪装精神障碍的目…  相似文献   
97.
利用DNA给嫌疑人画像警方在通缉犯罪嫌疑人时往往需要画一张像,传统的方法是根据比较模糊的公共监控录像或是根据目击者的描述来画像。然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可以利用从犯罪现场提取的DNA来为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98.
通谋虚伪行为情形下,伪装行为无效,隐藏行为的效力要根据真实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来认定.在"名为买卖实为借贷"案件中,应认定买卖关系无效,表述为"《买卖合同》显示的买卖关系无效".担保人知道通谋虚伪的,应对隐藏行为负担保责任.  相似文献   
99.
犯罪现场中非犯罪行为一直是侦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加强犯罪现场中非犯罪行为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侦查人员对犯罪现场的全面认识,开辟认识犯罪现场的新视野以及开拓新的侦查思路。为此,有必要对犯罪现场中非犯罪行为的概念、价值,犯罪现场中非犯罪行为信息在侦查破案综合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粉尘足迹是犯罪现场常见的痕迹之一。不仅能够反映出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活动的轨迹:也隐含着大量的犯罪分子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身高等。侦查人员通过对现场足迹的发现、提取和分析,可以推断作案人的人身特点,从而为划定嫌疑人范围和确定侦查方向,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足迹利用的范围、价值取决于提取的现场足迹的质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居住环境中灰尘的减少,再加上足迹本身易被破坏且不可重复。显现、提取微量灰尘足迹已成为一个难题。因此,足迹在侦查破案中的利用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寻求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拍摄方法是现场足迹的提取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实验以常见的几种陶瓷地板砖上的粉尘足迹为样本,选用佳能G5照相机在不同的显现和配光效果下进行拍摄。通过比较分析找出运用佳能G5照相机拍摄陶瓷地板砖上粉尘足迹时,在哪种显现和配光效果下拍摄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