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3篇
法律   1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研究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卵巢卵母细胞基因的表达情况,采集乳牛的卵巢,分离了卵母细胞,以单个卵母细胞的mRNA作为模板,用设计的随机引物和锚定引物,采用一步法RT-PCR扩增了卵母细胞基因.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发现有功能黄体和无黄体卵巢卵母细胞基因的电泳条带之间无明显差异,对一条明显差异条带进行回收、纯化,将纯化的PCR产物连接到T栽体,阳性克隆经鉴定后,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与体外培养的牛早期胚胎的一条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机械筛网结合酶消化法建立了大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模型,在传代细胞增殖活性最强时间段进行铅、镉单独染毒或联合染毒.通过CCK-8还原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铅、镉对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铅、镉单独染毒高剂量组从第6 h开始、低剂量组从第12 h开始,其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铅、镉联合染毒组从第3 h开始,细胞存活率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低于对照组,且存活率的降低幅度与剂量呈正相关;染毒后第12 h,各组的凋亡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铅、镉联合染毒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各相关单独染毒组(P<0.05),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改良的Baltz无细胞培养系统,参照Hirumi以饲养层培养 系统克隆锥虫的方法,建立了布氏锥虫伊氏亚种的体外克隆方法。对3个 虫株进行克隆,被检虫悬液液滴42.5%~47.5%只含1条锥虫;克隆培养的成功率JG株为67.7%,YN株为78.%,CVCC614株为70.6%。  相似文献   
14.
以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北美株感染性克隆pCBC2为平台进行反向遗传操作,利用突变PCR获得在病毒基因组5'非编码区(5'UTR)和ORF1起始密码子之间插入Nde Ⅰ的全长克隆pTLNd4,并以此为基础将5'UTR替换为欧洲株的5'UTR,获得全长克隆pTLV8.以体外转录的RNA转染MARC-145细胞.结果显示,pTLNd4产生了细胞病变(CPE),而pTLV8未产生.通过RT-PCR和Northern blot试验,分别对这2株突变病毒的基因组RNA复制和亚基因组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pTLNd4进行了病毒学试验.证实,它们与亲本病毒无论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或病毒学水平都无明显差异;pTLV8虽未产生CPE,但在病毒传代细胞中检测到了基因组RNA,说明替换不同基因型5'UTR的突变病毒虽然丧失了复制能力和感染性,但仍然能够提供病毒RNA合成所需要的顺式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槲皮素(Que)对己烯雌酚(DES)诱导的体外培养仓鼠睾丸生精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生精细胞分别用DES和不同浓度(10、20、30μmol/L)的槲皮素处理,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精细胞的生长状况,用MTT法测定生精细胞的存活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显示,Que显著抑制了DES引起的生精细胞损伤,除低剂量组差异不显著外,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P0.01);Que显著提高了培养液中SOD的活性和细胞中GSH-Px的含量(P0.01)。说明槲皮素可有效对抗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弱DES导致的生精细胞损伤,提示Que是缓解环境雌激素生殖毒性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从胎龄3个月左右的山羊胚胎中分离出背根神经节,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利用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并在非神经细胞抑制剂作用的条件下,观察了山羊背根神经节神经细胞在体外的生长状况,采用免疫荧光和RT-PCR技术对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磷酸化酶(NSE)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接种48h后的细胞从组织中迁出,并长出突起,经阿糖胞苷作用后,神经细胞与非神经细胞分层;经免疫荧光鉴定,上层细胞为神经细胞。随着时间的增加,神经细胞突起延长并交错成网状,至第6~10天神经细胞形态最为成熟饱满,随后逐渐出现细胞老化,神经细胞最长可生存32d。表明本试验成功分离培养得到了山羊背根神经节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7.
人民监督员制度具有体外监督、专业监督和实质监督的特征,但是,体外监督具有体内化表现、专业监督具有大众化倾向、实质监督具有形式化倾向.这些表现和倾向都会影响到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实效,影响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价值实现,因此,有必要从该制度的制定主体、人民监督员的选任、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的程序与保障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人回盲肠癌(HCT-8)细胞作为感染细胞,采用不同的接种细胞浓度和培养血清浓度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在培养细胞中加入1×105个经活力检测的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培养72h后用荧光标记的隐孢子虫卵囊、子孢子染色试剂盒Crypt-a-Glo和Sporo-Glo进行染色,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隐孢子虫形态。结果显示,在六孔培养板中接种10×105个细胞后,24h后长成80%~100%单细胞层,可以用来接种微小隐孢子虫。培养72h后观察到了隐孢子虫各个阶段虫体的形态。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微小隐孢子虫感染HCT-8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犬钩虫对米尔贝肟的体外敏感性,试验设空白对照组,米尔贝肟高、中、低剂量组及伊维菌素对照组,考察了药物对犬钩蚴三期幼虫形态和活力的影响及对其移行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未添加药物的钩蚴大部分保持笔直,而几乎没有弯曲或者卷曲,而在药物添加组,部分钩蚴出现大于45°角的弯曲,弯曲程度远远大于未添加药物的正常虫体;米尔贝肟用药量在1×10-5 g/mL时,8h杀虫率达100%,米尔贝肟用药量为1×10-6 g/mL时杀灭犬钩虫幼虫的显效时间及杀虫效果与伊维菌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米尔贝肟和伊维菌素对犬钩蚴的移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犬钩虫对米尔贝肟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制载有杨梅素(myricetin,Myr)的聚乙二醇-聚乳酸(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 acid, mPEG-PLA)/Pluronic F68混合胶束(mixed micelles,MMs),并对Myr-MMs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研究。方法 通过丙酮溶剂挥发法研制Myr-MMs,以单因素及L9(34)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及其工艺;并对制得的载药MMs的粒径、Zeta电位、外观形态、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进行研究。结果 最优处方制得的Myr-MMs的包封率为(84.65±0.98)%、载药量为(2.73±0.03)%;透射电镜下观察Myr-MMs呈球形或类球形、表面光滑、无粘连;粒径为(41.74±0.27)nm,多分散系数为0.115±0.004;Zeta电位为(-25.47±1.22)mV;体外释放研究发现,MMs体外释药过程近似符合Weibull释药模型:ln(ln(1/(1-Q/100)))=0.927 1lnt-2.057 6(r=0.953 8)。结论 利用丙酮溶剂挥发法成功研制了Myr-MMs,其成型好、粒径小、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均较高;且Myr经mPEG-PLA/Pluronic F68 包裹后其体外释放显示出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